生查子

2024-11-08 18:54 浏览次数 10

生查子,读作(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因朱希真词有“遥望楚云深”句,亦称“楚云深”。因韩淲词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故又名《梅和柳》,又因同一词中有“晴色入青山”句,故又名《晴色入青山》。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生查子词牌名简介

生查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朱希真词有“遥望楚云深”句,名“楚云深”。韩淲词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名“梅和柳”。又有“晴色入青山”句,名“晴色入青山”。多抒怨抑之情。

首作《生查子》调者始见于魏承班、牛希济等人词集中。牛希济词下片首句摊破句法,为长短句式,即后段起首为三字句并用韵,之后张泌的《生查子》也是另一种摊破生查子。就句式的变化来看,魏词当早于牛词与张词, 并为此调常用形式,故应把次调正体系于魏词的名下。有人认为刘保又(刘侍读)《生查子》(深秋更漏长)一首应是首作此调且唐词中仅有次体。考证可知,刘保又与魏承班俱是五代时人,但是刘保又的生卒年较晚,所作此调也要晚于魏词。仁二北《教坊记笺订》指出,此调最早始于韦应物,并说“东坡词《生查子》(三度别君来)一首并见于《东坡续集》中,自注:‘效韦苏州‘,是其证。今检《全唐诗》所载之韦作,无全合于苏词者。”然而,韦应物诗仄韵五言八句者甚多且皆属于乐府古体,并不能视为《生查子》词。虽然《生查子》的语文形式恰用五言八句形同乐府古体,但不能将此类都归为《生查子》。从现今的文献来看,《生查子》应该是五代词人始做。

《尊前集》中注《生查子》为商调,其句法整饬,因而音韵颇为铿锵。又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更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因此《生查子》调最易于抒发怨抑之情。因而唐五代到北宋此调多写恋情,又以怨叹感伤居多。但在后来有了新的变化,南宋后用此调抒怀则尤现劲健。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一首小令,尤其是“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两句更是脍炙人口。这首词不是单纯的写恋情,“月”、“灯”等意象的运用主要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苏轼也曾做《生查子》(三度别君来)一首。这首怀人词秉承了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词中所怀的人不是女子而是作者的好友。这样就脱离了五代坏人的恋情词范畴,扩大了此调的题材范围。晁补之和毛滂《生查子》词中所表现的情味又有所变化。

宋代此调较之五代在声情的变化更多,宋词至北宋柳永辨去声,至周邦彦又分上、去二声,以后又有阴阳、清浊之分等,于字声的运用更为讲究。在四声平仄的运用上,宋人尤重去声字,于其他三声的运用稍微灵活。清万树《词律发凡》总结说:“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代平,去则独异。故余尝窃谓论声虽以一平对三仄,论歌则当以去对平、上、入也。当用去者,非去则不激不起,用入且不可,断断勿用平、上也。”探讨宋代《生查子》的声情变化,就更应该注意四声的运用。另外,在五代魏承班词中此调每句第二字例用仄声字。但是到了宋代,有前后段第二字用平声者,如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一首就是这种情况,晏几道、吕渭老、吴文英集中,亦有此体。在词中应用平声,则显得声调长,不剩不降,使得在慢声吟唱中更能表达不尽的情意与盎然的韵味。

生查子词牌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