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2025-04-04 23:25 浏览次数 30

《八六子》是一种词牌,又名《感黄鹂》。此调作品较为少见。始见《尊前集》所收杜牧之作,宋代秦观等词人用过此调。《尊前集》所收杜牧之作为九十字,句读与北宋诸家多有出入。通常以《淮海词》为准,双调八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五平韵。作词应注意转折处,有骀荡生姿之感,乃称合作。前片第四句以一去声字领六言两对句,后片第四句以三仄声领格字领六言一句,四言两对句,第七句以两平声字领六言两对句。前后两结最末四字并宜用“去平去平”,方能发调。

八六子词牌名简介

宋洪迈《容斋四笔》: “少游《八六子》词云: ‘片片飞花弄晚,漾漾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八六子》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盖效之,似差不及也。”《词谱》卷二十二:“秦观词有‘黄鹂又啼数声‘句,又名《感黄鹂》。”清人杜文澜指出:“八六子调始于杜樊川,宋人效之。其调后半至三十一字始协韵,初疑有误,历考宋词,始知定格如是。此三十一字中,上十七字以一字领调,以十六字作四偶句。下十四字以二字领调,以十二字作偶联。疑调名八六子,或即因此两偶联也。”

《尊前集》存唐代诗人杜牧词一首,九十字体,当出自宋初人伪托。柳永一首九十一字,仄韵,乃应歌之俗词,属平调。秦观词是宋词名篇,亦是通行之正体。后段第四句,《词律》作九字句“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词谱》分为两句,作“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全宋词》及秦观词集整理本均同《词律》,南宋郑熏初词与秦词全同,其词云:“忆南洲。绀波萦绕,垂杨翠拂朱楼。念十载风流梦觉,满身花影人扶,旧曾暗游。无言空怆离忧。醉袖裹将红泪,吟笺写许清愁。试与问、杨琼解怜郎否,也应还是,旧家声价,而今艳质不来眼底,柔情终在心头。暗凝眸。黄昏月沉半钩。”此调特点在于前段第三句以下三句为一个意群,用一韵;后段第三句以下五句为一个意群,用一韵。此两处韵稀,语意必须连贯,颇难处理。前段第四、五句除领字而外成两个六字句对偶;后段第二、三句为两个六字句对偶,第七、八句除领字而外成两个六字句对偶。秦词与郑词均同,甚工致。此调多用虚字为领字,引领以下旬意,如秦词之“念”“怎奈向”“那堪”,郑词如“念”“试与问”“而今”。此调为换头曲,而且前后段字数差异颇大,前段三十字,后段五十八字。因此,其词调之特点极为突出,而且声韵柔婉流美。诸家所作以抒情、感旧为主,亦用于写景、寿词、节序。

八六子词牌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