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一位文坛巨匠的足迹悄然落在了江南的一片水乡——常州。他就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沉浮后,他选择了这片风景秀丽的地方作为他的晚年栖息之所,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和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州人,一生才华横溢,但政治生涯却充满坎坷。由于直言进谏而遭到排挤,他曾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惠州(今广东惠阳)等地。在这些地方,苏轼以其豁达的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诗篇、文章和画作,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晚年的苏轼,经历了多次贬谪后的颠沛流离,终于在公元1095年被召回京城。然而,他的政治生活并未因此而平顺,最终在宋哲宗绍圣年间再次被外放。这次,他选择了常州作为他的归隐之地。
常州,古称毗陵,位于江南腹地,地处太湖之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城。这里水网密布,桥梁交错,风景如画。苏轼选择在这里定居,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与他的性情相契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这里有不少朋友和门生,可以慰藉他晚年的孤独。
在常州,苏轼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他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居所——东坡草堂,常常邀请文人雅士前来品茗论诗,交流学问。他的居所周围种满了竹子和其他植物,环境清幽,十分适合写作和绘画。在这里,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其中不乏对常州风土人情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苏轼在常州的生活并非全然宁静。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大事,对于朝政的变动和社会的动荡都有所感慨。在他的诗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他的一些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在常州期间完成的,展现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苏轼在常州的生活也有欢乐的时光。他喜欢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与当地的士绅交往甚密,时常参与宴饮和游赏。他的豁达和幽默感染了周围的人,使得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他的去世,不仅是个人生命的终结,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至今仍影响着无数的读者和学者。
苏轼定居常州的岁月,是他一生中重要的篇章。在这里,他完成了从政治风云人物到文化大家的转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常州也因苏轼的到来而更加闻名遐迩,成为了后人缅怀这位伟大文人的重要地标。如今,当我们走进东坡草堂,仿佛还能听到那位文学巨匠笔下流转的墨香,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洒脱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