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以其豪放不羁的词风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词中之龙”的美誉。他的《清平乐·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于乡村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
《清平乐·村居》全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之中。开篇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勾勒出一副朴素而温馨的农家环境,茅屋虽小但足以遮风避雨,溪边的青草生机勃勃,映衬着生活的平静与安宁。接下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通过醉态中的方言交流,展现了乡村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亲切,同时也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温馨与沉淀。
下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通过三个不同年龄层的孩子的活动,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家庭画面。长子在溪东劳作,次子在编织鸡笼,幼子则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童年的乐趣,这些场景不仅反映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也体现了家庭生活的快乐与和谐。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不仅是一首赞美田园风光的佳作,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表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自然美景和简单幸福的生活,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