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昌龄以其边塞诗著称,其中《从军行七首》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边疆战士艰苦的生活和不屈的精神。在众多诗篇中,“其五”尤为引人注目,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从军行》其五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战争场景的刻画,表达了士兵们坚定的意志和深沉的思乡之情。
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描绘了青海湖畔辽阔的景象和远处雪山的壮丽,暗示了边疆的广袤和苍凉。这里的“长云”不仅指天空中连绵不绝的云彩,也象征着士兵心中无尽的思乡情绪;“雪山”则代表着遥远而寒冷的家乡。
次句“孤城遥望玉门关”,通过“孤城”和“遥望”两个词,表现了士兵们在边疆孤独守护的心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玉门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象征,也是家国情怀的标志。
最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直接表达了士兵们不畏艰险、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在这里,“黄沙”指的是战场,“百战穿金甲”形容战士们经历无数战斗,铠甲磨损,但依然坚毅不屈。而“楼兰”则是指敌人,表达了士兵们坚决打败敌人、捍卫国家的坚强意志。
《从军行》其五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士兵的战斗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忠诚报国的英雄形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