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第五首诗的鉴赏

2024-10-23 13:32 浏览次数 23

唐代诗人王昌龄以其边塞诗闻名遐迩,其作品中洋溢着对边疆将士的深情厚意和对国家的忠贞不渝。在众多的佳作中,《从军行》系列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从军行》中的第五首诗,一同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军行》(其五)全文如下: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几时歇?

壮士发冲冠,凭轩涕泗流。

借问汉家将,何似胡尘起?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该诗以烽火连天的景象开篇,描绘了边境战事的频繁与残酷,表达了对战士们不断征战的同情和忧虑。诗中的“城头烽火不曾灭”形象地反映了战争的持续和紧张,而“疆场征战几时歇”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哀叹。

“壮士发冲冠,凭轩涕泗流”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边疆战士悲壮的形象,他们即使身陷战火,也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强的意志。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即便是最勇敢的战士也难免会流露出悲伤之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借问汉家将,何似胡尘起?”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对比了汉家将领与敌军之间的差异。这不仅是对战争局势的直接反映,也隐含着对将领们的期待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像古代英雄一样,勇敢地面对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

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表达了自己宁愿成为一名普通的军官,也不愿做一个安逸的书生。这既是对军人精神的高度赞扬,也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五)不仅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形象打动人心,更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高远的艺术境界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这首诗不仅是对唐代边防将士英勇事迹的赞颂,也是对所有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者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