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诗作《感遇》其二

2025-04-08 22:38 浏览次数 15

张九龄,唐代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诗作以含蓄、清新著称,被后人尊为“文宗”之一。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感遇》系列尤为出名,其中《感遇》其二是一首颇具哲理性的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抒发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译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高远,首先描绘了春天兰花茂盛、秋天桂花清雅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万物生长的美好。接着,诗人通过“谁知道那些隐居山林中的隐士,听到这样的风声便心生欣喜”来表达出即使是身处幽静之地的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而心生喜悦。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提出“草木自有它们生长的意志,并不需要美人前来采摘”,寓意着人应该保持自身的本真和独立,不应过度追求外界的认可。

张九龄不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领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独到见解——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懂得寻找并珍惜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