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的古诗词
《石盎寺竹轩》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石盎寺竹轩中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的融合、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蛇行曲折度平冈,
乱竹疏松荫佛场,
乞得曲肱方席地,
秋风送我上羲皇。
诗意:
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处石盎寺竹轩的景象。蛇行曲折的小路穿过平坦的山峦,茂密的竹林散发出清凉的气息,给佛堂带来了绿荫。作者希望能乞得一方宁静的场所,以自由自在地坐下来,享受秋风的吹拂,感受到自然的宏伟与神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和追求。石盎寺竹轩被描绘得曲径通幽,竹林掩映,给人以静谧和平和的感觉。竹林为佛堂提供了清凉和庇护,象征着宁静和净化,与佛教的理念相契合。同时,蛇行曲折的小路和平坦的山峦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宜人的自然环境。作者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乞得一方宁静的场所,使自己能够远离尘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愿。
诗词从自然景观出发,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表现了对自然与宗教的融合的向往,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并通过秋风的送别,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
总的来说,《石盎寺竹轩》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由和美好境地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宗教的融合的渴望。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心灵净化的向往,给人以静谧、宁和的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shí àng sì zhú xuān
石盎寺竹轩
shé xíng qū zhé dù píng gāng, luàn zhú shū sōng yīn fú chǎng,
蛇行曲折度平冈,乱竹疏松荫佛场,
qǐ dé qū gōng fāng xí dì, qiū fēng sòng wǒ shàng xī huáng.
乞得曲肱方席地,秋风送我上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