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的古诗词
《自笑》是一首宋代诗歌,作者是汪元量。这首诗描述了社会中不同人群的身份和地位,并对他们的价值观提出了反思。
诗意:
《自笑》通过对不同阶层人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对身份地位的反思。诗中提到了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等形象,暗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自我,忽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价值。
赏析:
《自笑》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形象,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们对功名地位的追求和对内心真正需求的忽视。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将个人修行与社会地位结合的思想,暗示了道家思想在宋代社会的影响力。而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的描述则凸显了社会对功名地位的过度追崇,对智慧、才能、学问等价值的忽视。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描述,呈现了社会现象和人生观的反思。作者通过描绘不同阶层人士的处境,表达了对功名地位追求的怀疑和对个人价值的关注。诗人暗示,追求功名地位虽然有其必要性,但过度追求可能会使人迷失自我,丧失对内心真实需求的敏感。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给读者一种深入思考人生价值与社会现象的启示。
总而言之,汪元量的《自笑》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形象描绘,反映了社会对功名地位的过度追求,以及对内心真实需求的忽视。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嘲的口吻,引发读者对个人价值观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zì xiào
自笑
shì shì xiān tiān guān fǔ, dào jiā suí shì gōng míng.
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
sú zǐ zhí biān yì guì, shū shēng wú yòng fēn míng.
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