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古诗词
《韩干三马》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描绘了三匹马的情景:老马侧立,鬃尾垂下,御者高拱,手持青丝;心知后马有争意,两耳微微竖起,如同立着锥子;中马直视,翘起右足,眼神已经动了,心先驰去;仆夫转身奔跑,右手稳稳控制着黄金的缰绳;雄姿骏发的最后一匹马,回头奋发,真是权力的奇迹。守马的人立在山上,静静地握住缰绳,未听到斗争的决断,不知道谁是雄马谁是雌马。物生命运的先后也是偶尔的,但有心的人怎能忘记这些?
诗意:
《韩干三马》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马的姿态和心理,同时也暗含了对人们世俗争斗、权力之争的讽刺。诗人通过画师韩干的绘画,将三匹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展现出来,暗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斗争和竞争,但这些斗争又是如此微小、无足轻重,似乎在嘲笑人们因权力和地位而争斗不休,却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赏析:
《韩干三马》以马的形象作为隐喻,通过对马的描写和马的内心活动的展示,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世俗争斗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思考。诗词中描绘的细节生动而精准,将马的动作和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诗人通过“两耳微起如立锥”、“眼光已动心先驰”等描写,将马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马的敏感和对竞争的追求。而诗中的守马人则以屹立山间的形象出现,象征着冷静与超然,他不为权力之争所动,保持着一种独立的观察态度。
整首诗以马为主题,通过描写马的细节和内心活动,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争斗和权力斗争的思考。马的形象在诗中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既代表了人们的欲望和追求,又暗示了这些追求的虚无和无意义。
最后两句:“伯时一见笑不语,告我韩干非画师。”则是诗人对于画师韩干的评价。诗人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韩干的绘画并不仅仅是画马的皮毛,而是在画马的同时,也在揭示人们对于生活和权力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的荒谬和可笑。
《韩干三马》这首诗词通过对马的描绘和马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暗示了人们世俗争斗和权力斗争的荒谬和可笑。马在诗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了人们的欲望和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评价,以及画师韩干的作品,呈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和权力追求的思考。
hán gàn sān mǎ
韩干三马
lǎo mǎ cè lì zōng wěi chuí, yù zhě gāo gǒng chí qīng sī.
老马侧立鬃尾垂,御者高拱持青丝。
xīn zhī hòu mǎ yǒu zhēng yì, liǎng ěr wēi qǐ rú lì zhuī.
心知后马有争意,两耳微起如立锥。
zhōng mǎ zhí shì qiào yòu zú, yǎn guāng yǐ dòng xīn xiān chí.
中马直视翘右足,眼光已动心先驰。
pū fū xuán zuò bēn yì xiǎng, yòu shǒu zhèng kòng huáng jīn jī.
仆夫旋作奔佚想,右手正控黄金羁。
xióng zī jùn fā zuì hòu mǎ, huí shēn fèn liè zhēn quán qí.
雄姿骏发最后马,回身奋鬣真权奇。
yǔ rén dùn pèi yì shān lì, wèi tīng jué zhòu zhēng xióng cí.
圉人顿辔屹山立,未听决骤争雄雌。
wù shēng xiān hòu yì ǒu ěr, yǒu xīn hé zhě néng wàng zhī.
物生先后亦偶尔,有心何者能忘之。
huà shī hán gàn qǐ zhī dào, huà mǎ bù dú huà mǎ pí.
画师韩干岂知道,画马不独画马皮。
huà chū sān mǎ fù zhōng shì, shì yù jī shì rén mò zhī.
画出三马腹中事,似欲讥世人莫知。
bó shí yī jiàn xiào bù yǔ, gào wǒ hán gàn fēi huà shī.
伯时一见笑不语,告我韩干非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