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古诗词
《扬州五咏 僧伽塔》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头孤塔闲真人,
云是僧伽第二身。
处处金钱追晚供,
家家蚕麦保新春。
欲求世外无心地,
一扫胸中累劫尘。
方丈近闻延老宿,
清朝留客语逡巡。
诗意:
这座孤塔矗立在山头上,仿佛是一个隐居的真人。云朵像是僧伽的第二个身体。到处都有人用金钱追求晚年的供养,每家每户都种桑养蚕、种麦子来保障新春的到来。诗人渴望在世外找到一片无忧无虑的心灵净土,一扫胸中的尘垢和前世的烦恼。方丈近来听说有老僧长年住宿,清晨有客人留连不去,他们交谈着。
赏析:
这首诗词以扬州的僧伽塔为题材,通过描绘塔和周围的景物,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中的孤塔寓意着僧伽的存在,云朵则象征僧伽的精神飘逸。诗人通过山头孤塔和云的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渴望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与生活保障的景观,金钱、蚕麦和新春等形象展示了尘世的喧嚣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逐。而诗人却渴望摆脱人世的束缚,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一扫胸中的尘垢和前世的烦恼。
最后两句描述了方丈听说了一位长年住宿的老僧,清晨客人留连不去,他们言谈之间显示了僧人的智慧和对修行的探索。这里也可以视为诗人对于僧伽塔中僧人智慧和清修境界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孤塔、云、金钱、蚕麦等形象的描绘,传递了诗人对于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对于僧人的仰慕和对修行境界的赞美。同时,诗中余音悠扬,意境深远,给人以静心、闲适的感受。
yáng zhōu wǔ yǒng sēng jiā tǎ
扬州五咏 僧伽塔
shān tóu gū tǎ bì zhēn rén, yún shì sēng jiā dì èr shēn.
山头孤塔閟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
chǔ chù jīn qián zhuī wǎn gōng, jiā jiā cán mài bǎo xīn chūn.
处处金钱追晚供,家家蚕麦保新春。
yù qiú shì wài wú xīn dì, yī sǎo xiōng zhōng lèi jié chén.
欲求世外无心地,一扫胸中累劫尘。
fāng zhàng jìn wén yán lǎo sù, qīng cháo liú kè yǔ qūn xún.
方丈近闻延老宿,清朝留客语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