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古诗词
《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南高楼出乔木,下有方塘秋水足。
新霜未变草木鲜,晚日旋催梨枣熟。
雨荒松菊半榛莽,风老菰蒲初瑟缩。
门前大路多尘土,日中过客无留毂。
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
劝我一振衣上黄,临风共倒樽中渌。
肴蔬草草意不尽,丝竹泠泠暗相属。
琳宫仙伯自闲暇,幕府粗官苦烦促。
晚衙簿领当及期,后堂车辖要须漉。
令人更愧东宫师,眷恋溪山弃华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与李倅钧一同访问赵嗣恭,留在南园晚衙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城南高楼、方塘的秋水、新霜和即将成熟的梨枣等景物,展示了秋天的景色。雨后的松菊、菰蒲的凋落以及大路上的尘土,表现出光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诗人形容自己的门庭之内有待整理,但宾客的到来却不曾迟延。他邀请李倅钧共同举杯畅饮,借酒消愁。丝竹之音在夜幕中低声相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琳宫仙伯自在闲适、幕府粗官忙碌烦促的对比,并表达了对东宫师的羡慕和对溪山生活的眷恋。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景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诗词开篇描绘了城南高楼和方塘的秋水,以及新霜下的鲜绿草木,表现了秋天的景色和季节的变迁。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人生充满了无常和变化,而人应该积极适应和面对这些变化。
诗词的中间部分通过描写雨后的凋落松菊和初瑟缩的菰蒲,以及大路上的尘土,表现出光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这些景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在其中抒发了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的门庭之内有待整理,但宾客的到来却不曾迟延。他邀请李倅钧共同举杯畅饮,借酒消愁展示了作者对友情和宽慰的渴望。丝竹之音在夜幕中低声相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给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最后几句诗词描绘了琳宫仙伯自在闲适、幕府粗官忙碌烦促的对比,以及对东宫师的羡慕和对溪山生活的眷恋。这里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和功名利禄的厌倦,对自然山水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情感和文学才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友情和理想生活的思索和感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宁静的感受。
tóng lǐ cuì jūn fǎng zhào sì gōng liú yǐn nán yuán wǎn yá xiān guī
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
chéng nán gāo lóu chū qiáo mù, xià yǒu fāng táng qiū shuǐ zú.
城南高楼出乔木,下有方塘秋水足。
xīn shuāng wèi biàn cǎo mù xiān, wǎn rì xuán cuī lí zǎo shú.
新霜未变草木鲜,晚日旋催梨枣熟。
yǔ huāng sōng jú bàn zhēn mǎng, fēng lǎo gū pú chū sè suō.
雨荒松菊半榛莽,风老菰蒲初瑟缩。
mén qián dà lù duō chén tǔ, rì zhōng guò kè wú liú gǔ.
门前大路多尘土,日中过客无留毂。
kāi mén què sǎo rú yǒu dài, xià mǎ shēng táng zhēn bù sù.
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
quàn wǒ yī zhèn yī shàng huáng, lín fēng gòng dào zūn zhōng lù.
劝我一振衣上黄,临风共倒樽中渌。
yáo shū cǎo cǎo yì bù jìn, sī zhú líng líng àn xiāng shǔ.
肴蔬草草意不尽,丝竹泠泠暗相属。
lín gōng xiān bó zì xián xiá, mù fǔ cū guān kǔ fán cù.
琳宫仙伯自闲暇,幕府粗官苦烦促。
wǎn yá bù lǐng dāng jí qī, hòu táng chē xiá yào xū lù.
晚衙簿领当及期,后堂车辖要须漉。
lìng rén gèng kuì dōng gōng shī, juàn liàn xī shān qì huá wū.
令人更愧东宫师,眷恋溪山弃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