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古诗词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七会景亭》是宋代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亭台高耸于众山之下,胜景之势不可收拾。连绵的山冈在眼前延绵不绝,风的声音与耳相谋。一只鸢鸟飞过半山的岭,云在天空中翻腾自由。我以身体如同乘风而行,超然忘却百种忧愁。黄昏归至室中居住,只见窗户幽深。视听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仿佛谁能理解其中的原由。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鲜于子骏益昌官舍会景亭时的景象和感受。亭台高耸于群山之下,展示出壮丽的景色,山冈连绵起伏,风声在耳边萦绕。鸢鸟在半山的岭上飞翔,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漂浮。苏辙以自身如同乘风飞行,超然忘却烦恼和忧虑。黄昏时分回到屋中,只能看到幽深的窗户。他感受到视听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却不知晓其中的原因。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描写为主,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亭台高耸于山下,展示了壮丽的景色,突显了自然的伟大与壮美。山冈连绵不绝,风声在耳边回荡,给人以宽广和自由的感觉。鸢鸟飞翔,云在天空中游走,使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变幻和流动。而苏辙以身体如同乘风,心灵超然,忘却了百种忧愁,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然而,黄昏时分回到室中,苏辙只能看到幽深的窗户,视听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他对这种变化的原因感到困惑。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变化的无奈和对于人生真相的追寻。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苏辙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追问。
hé xiān yú zi jùn yì chāng guān shě bā yǒng qí qī huì jǐng tíng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七会景亭
tíng gāo zhòng shān xià, shèng shì bù zì shōu.
亭高众山下,胜势不自收。
gāng luán xiàng yǎn jǐn, fēng lài yǔ ěr móu.
冈峦向眼尽,风籁与耳谋。
yuān fēi bàn lǐng xī, yún qǐ dāng kōng yóu.
鸢飞半岭息,云起当空游。
shì shēn rú chéng fēng, chāo rán wàng bǎi yōu.
视身如乘风,超然忘百忧。
mù guī shì zhōng jū, wéi jiàn chuāng hù yōu.
暮归室中居,唯见窗户幽。
shì tīng suí wù biàn, huǎng shuí shí qí yóu.
视听随物变,恍谁识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