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古诗词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是苏辙所作,内容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观的壮丽景色。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色的月亮照耀下,江水汹涌,城墙摇摇欲坠。
苍崖上嵌着翠绿的瓦片,构筑起一座新的台阶。
呼啸声中,双阙依然屹立不倒,近在咫尺的群山展示出无穷的力量。
画戟随风摇曳,两衙门被吹得后退,飞桥上迎来万人的簇拥。
即使城墙已经毁坏,却激发了重建的热情,谁能见证这庄严治理的才华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观的壮丽画面。苏辙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月亮的金光洒在江面上,江水汹涌澎湃,城墙摇摇欲坠,形容了自然的恢弘与磅礴。同时,苍崖上翠绿的瓦片和新建的台阶,展现了人文的气息和文明的进步。咫尺群山的景象表达了大自然的广阔和力量无穷,而画戟风摇、两衙门退后、飞桥上人潮涌动,彰显了城市的繁荣与活力。即使城墙已经毁坏,但人们仍然怀着重建的激情,以雍容治理的才华展现出城市的风貌。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技巧,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壮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金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新台、双阙、群山、画戟、风生、两衙、飞桥等词语,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对比,使整个景象显得生动而有力量感。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即使城墙毁坏,人们仍然具有重建城市的动力与才华,展现出雍容治理的风采,给人以希望与鼓舞。
这首诗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诗的特点,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表达了对城市治理和重建的热切期望。整首诗以景写情,以景抒怀,展现了苏辙细腻凝练的诗歌才华,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cì yùn lǐ fǔ chén tún tián xiū zhōu mén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jīn yuè jiāng tāo bì lěi tuí, cāng yá cuì pì jiù xīn tái.
金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
duō jiē shuāng quē hái yī jiù, zhǐ chǐ qún shān xìn yǒu cái.
咄嗟双阙还依旧,咫尺群山信有材。
huà jǐ fēng shēng liǎng yá tuì, fēi qiáo rì chū wàn rén lái.
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bù yīn huǐ pǐ cuī xīng zhù, shuí jiàn yōng róng zhì jù cái.
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