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的古诗词
《闻笛》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野人归后,孤城日落时。
西风闻一笛,惆怅忆桓伊。
诗意:
这首诗以平野上的人归家和孤城在太阳落山时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惆怅和对逝去的爱人桓伊的怀念之情。
赏析:
《闻笛》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思绪。首句描绘了平野上的人们在归家的路上,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孤城在太阳落山时,落寞而凄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诗的重心在于第三、四句。西风吹来一阵孤寂的笛声,激起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已逝爱人桓伊的思念之情。这一情感通过对笛声的描绘得到了表达。这里的笛声是一种象征,它唤起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和与爱人相处的回忆。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已故爱人的怀念之情。平野人归后、孤城日落时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笛声的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有对逝去爱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的意境凄凉而深沉,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伤和追思之情。
wén dí
闻笛
píng yě rén guī hòu, gū chéng rì luò shí.
平野人归后,孤城日落时。
xī fēng wén yī dí, chóu chàng yì huán yī.
西风闻一笛,惆怅忆桓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