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的古诗词
《长安春日》是宋代文学家寇准的作品,描绘了长安春日的景色和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思。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淡淡的秦云像薄罗一样稀薄,
灞桥上的杨柳轻拂着烟波。
夕阳楼上山峦叠影重重,
却无法抵挡愁思春意的加倍。
诗意:
《长安春日》通过描绘长安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之情。诗中展示了淡淡的秦云、灞桥上的杨柳、夕阳楼上的山峦等自然景观,以及诗人的愁思和对春天激发的情感的倍增。
赏析: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长安春日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春天的长安城。诗中的秦云薄如罗,给人一种淡远的感觉,与灞桥上轻拂的杨柳和烟波交相辉映,增添了一份柔美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夕阳楼上的山峦叠影重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愁思之情,而这种愁思在春天倍加凄迷。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寇准对春天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春日景色的美丽和作者内心的愁思,同时也可以思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自然景物的相互关系。
cháng ān chūn rì
长安春日
dàn dàn qín yún báo shì luó, bà qiáo yáng liǔ fú yān bō.
淡淡秦云薄似罗,灞桥杨柳拂烟波。
xī yáng lóu shàng shān chóng dié, wèi dǐ chóu chūn yī bèi duō.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愁春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