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的古诗词
《舂陵闻雁》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枯叶纷纷落在长亭下,
淡淡的秋云中一只雁飞过。
只有北方人更加感到忧伤,
独自登上孤城楼,倚着栏杆倾听。
诗意:
《舂陵闻雁》描绘了一个寂静秋日的景象。长亭下的枯叶纷纷飘落,秋云淡淡,一只孤雁从天空中飞过。然而,只有北方人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孤寂和忧伤的情绪。作者独自一人登上孤城的楼阁,依靠栏杆倾听着雁的呼唤声。
赏析:
《舂陵闻雁》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寂静景象,通过枯叶、秋云和孤雁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诗中的长亭、孤城和楼阁等元素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北方人的特殊描述,突出了北方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北方常有候鸟南迁的景象,雁儿的呼唤声更加引起北方人的思乡之情,让他们倍感孤独。作者独自上楼倾听雁声,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凭借简练的语言和精准的意象,将读者引入了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氛围中。它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寇准优秀的诗人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chōng líng wén yàn
舂陵闻雁
xiāo xiāo shū yè xià cháng tíng, yún dàn qiū kōng yī yàn jīng.
萧萧疏叶下长亭,云淡秋空一雁经。
wéi yǒu běi rén piān chàng wàng, gū chéng dú shàng yǐ lóu tīng.
惟有北人偏怅望,孤城独上倚楼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