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的古诗词
《赋康平老铜雀砚》是一首宋代陈与义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邺城台殿已荒凉,
依旧山河满夕阳。
瓦砾却鑱今日砚,
似教人世写兴亡。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废弃的城市和殿堂。邺城的台殿已经荒凉,但山河依然美丽,夕阳照耀着大地。诗人提到了一块被打磨得很光滑的砚台,它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人世间的兴衰荣辱。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废弃的城市和殿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砚台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沧桑的思考。
首句“邺城台殿已荒凉”,展现了一个曾经辉煌而如今已经废弃的场景,传达了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更迭。但接下来的一句“依旧山河满夕阳”,强调了自然景观的永恒和美丽,与城市的凋零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人提到了一块砚台,将其与邺城的废墟进行对比。诗中用“瓦砾”、“鑱”等词语形容这块砚台,表达了其历经岁月洗礼而依然坚固、光滑的特点。砚台作为文人用来写作的工具,被诗人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似教人世写兴亡”,暗示了砚台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启示了人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词通过对废弃城市、美丽自然和铜雀砚的描绘,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它呼唤人们关注历史的教训,思考人生的价值,并在兴衰荣辱之间寻找真正的意义。
fù kāng píng lǎo tóng què yàn
赋康平老铜雀砚
yè chéng tái diàn yǐ huāng liáng, yī jiù shān hé mǎn xī yáng.
邺城台殿已荒凉,依旧山河满夕阳。
wǎ lì què chán jīn rì yàn, shì jiào rén shì xiě xīng wáng.
瓦砾却鑱今日砚,似教人世写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