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的古诗词
《辩疑赠献甫》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位客人遇到了一只吠狗,没有用棍棒制止狗的狂吠。
另一位客人斥责狗的吠声,第三位客人称赞狗的良好品性。
良善的狗怎会胡乱吠叫,赞美的话已经无法详尽。
言辞是仁德之表现,责骂则是应尽之义务。
追求仁德而不顾及义务,不是在助长狗的狂妄。
我现在不再怀疑仁德,仁德和义务何妨之有。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待狗吠声的不同态度,探讨了仁和义的关系。诗中的三位客人代表了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第一位客人采取了不采取措施的袖手旁观态度,第二位客人通过斥责狗的吠声表达了对狗狂妄行为的不满,而第三位客人则称赞狗的善良品性。诗人通过这三位客人的对话,暗示了仁德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人通过对狗吠声的描述,引申出对人性的思考。第一位客人的袖手旁观代表了冷漠和无为,不关心仁德和义务。第二位客人的责骂体现了义务和责任感,但却缺乏仁德的体现。第三位客人的赞美则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比和辩证的方式,呼吁人们要追求既有仁德又有义务感的行为,而不是单纯地偏向其中之一。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对话,传递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仁义关系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iàn yí zèng xiàn fǔ
辩疑赠献甫
yī kè féng fèi gǒu, wú chuí zhì gǒu kuáng.
一客逢吠狗,无箠制狗狂。
yī kè chì gǒu fèi, yī kè yán gǒu liáng.
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
liáng gǒu qǐ wàng fèi, hǎo yán yǐ mò xiáng.
良狗岂妄吠,好言已莫详。
yán nǎi rén zhī qū, chì nǎi yì suǒ dāng.
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
qū rén bù gù yì, fēi shì zhù gǒu chāng.
趋仁不顾义,非是助狗猖。
wú jīn bù yí rén, rén yì jiē hé fáng.
吾今不疑仁,仁义嗟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