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古诗词
诗词:《和前人韵》
池鱼岂足较浮沉,
邱貉何曾异古今。
末路长怜鞭马腹,
淡交端可炙牛心。
山方高卧云长乱,
松本忘言风自吟。
昨日溪南鸡酒社,
长卿多病不能临。
中文译文:
池中的鱼儿何足比拟浮沉的人生,
邱山上的狐狸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走到生命的尽头,常怜惜奔马的腹部,
淡泊的交情足以烤熟牛的心脏。
山间的方向高高卧着乱云,
松树本身忘却了言语,风自己吟唱。
昨天在溪南的鸡酒社,
长卿因为多病无法前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交往的思考和感悟。
诗人以池鱼和邱山上的狐狸作为隐喻,揭示了人生的浮沉和变幻无常。池鱼虽然自由自在,但无法逃脱生死轮回;而邱山上的狐狸,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的,说明人性并未改变。这种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淡然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末路相对应的鞭马腹,以淡交相对应的炙牛心,表达了对于淡泊交情的珍视。在世事多变、人情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淡泊的交往,能够使人心境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
诗中还描绘了山高云乱、松树风吟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立和自由。山高云乱、松树风吟的景象,与人世间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
最后两句诗,诗人提到了昨天在溪南的鸡酒社,长卿因病未能前来。这句话流露出诗人对于友谊和亲情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交往和自由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hé qián rén yùn
和前人韵
chí yú qǐ zú jiào fú chén, qiū háo hé zēng yì gǔ jīn.
池鱼岂足较浮沉,邱貉何曾异古今。
mò lù cháng lián biān mǎ fù, dàn jiāo duān kě zhì niú xīn.
末路长怜鞭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
shān fāng gāo wò yún zhǎng luàn, sōng běn wàng yán fēng zì yín.
山方高卧云长乱,松本忘言风自吟。
zuó rì xī nán jī jiǔ shè, zhǎng qīng duō bìng bù néng lín.
昨日溪南鸡酒社,长卿多病不能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