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古诗词
诗词:《读书》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
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
起来摩腹步长廊。
中文译文:
是非得失,皆如迷茫无边,
闲来拿起遗书,细细比较琢磨。
翻开古人的著作,他们必会哂笑,
我站起身,拍拍肚子,在长廊上踱步思考。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读书的态度和感慨。他认为在是非得失的问题上,人们常常陷入迷茫之中,难以得出明确的答案。然而,当他闲暇时,他会拿起古书,细心研读,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尽管古人可能会嘲笑他这种行为,但他并不在意,反而自信地站起身来,在长廊上漫步,思索着人生的问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对读书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是非得失两茫茫”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抉择和困惑时的无奈和迷茫,强调了人生的复杂性和难以捉摸性。而“闲把遗书细较量”则表现了辛弃疾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他通过阅读古书,试图寻找答案和指导。虽然知识的追求可能被人们视为无用或可笑,但辛弃疾并不屈服,他选择以自信的态度面对,坚信读书对于人生的价值。
最后两句“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展示了辛弃疾的豁达和自嘲。他承认自己的行为在古人看来可能是可笑的,但他并不在乎,反而以积极的姿态站起身来,在长廊上思考。这种自信和坚持体现了他对于追求知识和人生思考的热忱。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辛弃疾对读书和思考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中复杂问题的思考态度。它鼓励人们在迷茫和困惑中保持自信,通过读书和思考来寻找答案和智慧。
dú shū
读书
shì fēi děi shī liǎng máng máng, xián bǎ yí shū xì jiào liàng.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yǎn juàn gǔ rén kān xiào chù, qǐ lái mó fù bù cháng láng.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