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古诗词
《致政承奉卢君挽词》是宋代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泮小桥门识太平,
归来霜鬓老柴荆。
淹中学邃方成传,
谷口名高岂待卿。
黄壤无情埋玉树,
青衫有道胜金籯。
襄阳耆旧今萧索,
惟有松风到晚清。
中文译文:
在泮水畔的小桥门边,感受到太平盛世;
回来的时候,霜雪使我的白发已经苍苍,我已经老去;
在淹城中读书,学问日渐精深,名声传扬;
在谷口,名望很高,何需等待你的赞誉。
黄土地无情地埋葬了我种下的宝贵树木,
青衫有道,胜过拥有金银器皿的富贵;
如今的襄阳,老朋友们都离去,变得荒凉冷落,
只有松风吹拂到晚上,才能带来宁静与清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范成大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在泮水畔的小桥门边感受到了太平盛世的氛围,但随后回忆起自己的白发苍苍,意味着岁月不饶人,自己已经老去。这种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安定时局的珍惜和对个人生命短暂的思考。
接着,诗中提到了淹城和谷口两个地方。淹城是范成大曾经学习的地方,他在那里修养学问,成为一位有声望的学者,传播着自己的学问。谷口则是指自己的名望已经很高,不需要依靠他人的赞许和肯定。
下半部分的几句诗,表达了对黄土地的感叹,黄壤埋葬了作者种下的宝贵树木,意味着物质财富和成果并不长久,与之相对的是青衫有道,胜过拥有金银财富的荣华富贵。这种对物质与精神的对比,暗示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珍视。
最后两句诗,则是描述了如今的襄阳已经变得冷落萧索,许多老朋友已经离去,唯有松风吹拂到晚上,才能带来宁静与清凉。这里的襄阳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和人生的现状,而松风则是作者内心中的一丝宁静和清凉。
整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同时,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一种深沉、宁静的感觉,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致政承奉卢君挽词》是宋代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认识太平的封君,是在泮水畔的小桥门;
归来时,霜雪使我的白发变得苍苍,我已经老去;
在淹城中学习,学问日益精深,名声传扬;
在谷口,名望很高,何需等待你的赞誉。
黄土地无情地埋葬了我种下的宝贵树木;
青衫有道,胜过拥有金银器皿的繁华;
如今的襄阳,老朋友们都离去,变得冷落寂寞;
只有松风吹拂到晚上,才能带来宁静和清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范成大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在泮水畔的小桥门边认识了太平的封君,暗示着当时的社会安定繁荣。然而,时间的流逝,作者回来时已经苍老,白发已染霜雪,表达了岁月无情,人事易逝的感慨。
接着,诗中提到了淹城和谷口两个地方。淹城是范成大曾经学习的地方,他在那里不断学习,渐渐成为有声望的学者,传播着自己的学问。谷口则是指自己的名望已经很高,不再需要别人的赞许和认可。
下半部分的几句诗,通过黄土埋葬宝贵树木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物质财富和功业的反思。黄土无情,暗示着物质的虚无和短暂,而青衫有道,胜过拥有金银财富的繁华。这里的青衫有道可以理解为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高尚。
最后两句诗,以襄阳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冷落寂寞,老朋友们纷纷离去,只有松风吹拂到晚上,才能带来宁静和清凉。这里的襄阳可以被视为整个社会的现状,而松风则象征着宁静和清凉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和精神追求的渴望。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意象,给人一种深邃、宁静的感觉,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沉思和情怀。
zhì zhèng chéng fèng lú jūn wǎn cí
致政承奉卢君挽词
pàn xiǎo qiáo mén shí tài píng, guī lái shuāng bìn lǎo chái jīng.
泮小桥门识太平,归来霜鬓老柴荆。
yān zhōng xué suì fāng chéng chuán, gǔ kǒu míng gāo qǐ dài qīng.
淹中学邃方成传,谷口名高岂待卿。
huáng rǎng wú qíng mái yù shù, qīng shān yǒu dào shèng jīn yíng.
黄壤无情埋玉树,青衫有道胜金籯。
xiāng yáng qí jiù jīn xiāo suǒ, wéi yǒu sōng fēng dào wǎn qīng.
襄阳耆旧今萧索,惟有松风到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