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古诗词
诗词:《酬俞秀老》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洒扫东庵置一床,
於君独觉故情长。
有言未必输摩诘,
无法何曾泥饮光。
天壤此身知共弊,
江湖他日要相忘。
犹贪半偈归思索,
却恐提桓妄揣量。
中文译文:
在东庵洒扫并摆上一张床,
对于您,我独自感受着旧情之长。
有人说,未必输给摩诘(佛教中的智者),
然而无法,何曾沾染光明。
在这天地之间,我自知共同受苦,
将来在江湖中,也将相互遗忘。
我仍然贪恋着半部佛经,思索着归宿,
但又担心提桓(佛教中的魔王)胡乱猜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俞秀老的回复。俞秀老可能是王安石的朋友或知己。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俞秀老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首先,作者洒扫东庵并摆上一床,显示出他对待友情的真挚态度和热情款待的心情。他对俞秀老的情感长久而深厚。
其次,诗中提到有人说作者未必输给摩诘,这里摩诘代表智慧和才学。作者表达了对自己的自信和对他人质疑的回应。他并不认同自己无法获得光明和智慧,意味着他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有自信。
接着,作者用天壤此身知共弊来表达人生的苦难和境遇。他意识到自己和俞秀老同样面临着世间的困境和痛苦,这种共同经历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然而,作者又表示江湖他日要相忘,暗示着人事无常,友情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这种无奈和遗憾在诗中透露出来。
最后,作者犹贪半偈归思索,却恐提桓妄揣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佛学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他对佛经的思索仍然持续,但又担心自己在追求人生真谛的过程中是否会陷入空想和妄测。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言辞深邃而隽永,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诗词才华。
chóu yú xiù lǎo
酬俞秀老
sǎ sǎo dōng ān zhì yī chuáng, yú jūn dú jué gù qíng zhǎng.
洒扫东庵置一床,於君独觉故情长。
yǒu yán wèi bì shū mó jí, wú fǎ hé zēng ní yǐn guāng.
有言未必输摩诘,无法何曾泥饮光。
tiān rǎng cǐ shēn zhī gòng bì, jiāng hú tā rì yào xiāng wàng.
天壤此身知共弊,江湖他日要相忘。
yóu tān bàn jì guī sī suǒ, què kǒng tí huán wàng chuāi liàng.
犹贪半偈归思索,却恐提桓妄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