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古诗词
诗词:《白云然师》
作者:王安石(宋代)
白首一山中,
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
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
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
应谢此高风。
中文译文:
白发人在山中,
身躯如枯木一般。
青苔争夺寺庙的小径,
白云补衲穿过天空。
尘土随车辙飞扬,
波涛信任船工的技艺。
我虽年老渐昏暗,
应该感谢这高尚的风气。
诗意和赏析:
《白云然师》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他对自然和高尚品德的赞美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白首一山中"意味着诗人已经年老,白发苍苍,独自居住在山中。"形骸槁木同"暗示了诗人身体的衰老和与树木的相似之处,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通性和无常性。
其次,诗人描述了寺庙中的景象。"苔争庵径路"表明青苔生长在庵院的小径上,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竞争和繁荣。"云补衲穿空"则描绘了白云穿过天空的场景,给人以开阔和超脱尘世的感觉。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通过描述尘土随着车辙飞扬和波涛信任船工的技艺,表达了对勤劳工作和技术的赞美。这也可以被视为对社会秩序和人们努力工作的认可。
最后两句"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表明诗人虽然年老昏暗,但他应该感谢这样一种高尚的风气和价值观。这种风气可能指的是尊重自然、尊重劳动和追求高尚品德的人文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白云然师》展示了王安石对自然、人文和高尚品德的思考和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劳动和道德的敬佩,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个人的视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观。
bái yún rán shī
白云然师
bái shǒu yī shān zhōng, xíng hái gǎo mù tóng.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tái zhēng ān jìng lù, yún bǔ nà chuān kōng.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chén tǔ suí chē zhé, bō tāo xìn yí gōng.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hūn hūn lǎo nán běi, yīng xiè cǐ gāo fēng.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