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古诗词
《董卓》是苏轼的一首诗,它描述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困境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董卓》
公业平时劝用儒,
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
岂信车中有布乎。
中文译文:
公业平时劝用儒,
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
岂信车中有布乎。
诗意:
这首诗以董卓为题材,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以其专横残暴、贪婪著称。诗人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困境的担忧和不满。
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了“公业平时劝用儒”,表明苏轼认为政府应该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追求公平正义。然而,接下来他问道:“诸公何事起相图”,暗示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们却追逐私利,争相图谋权位,而非为国家和民众做出贡献。
诗的下半部分,“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表达了苏轼对当时政治体制的质疑。他认为,那些权力者们口口声声说天下没有正直的人才,而自己却不相信有真正的贤才存在,这种说法是虚伪的。
整首诗通过对董卓的形象描绘,批判了当时政治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正。苏轼以犀利的语言和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谴责,同时也表达了对正直和公正的向往。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反映了苏轼对社会和政治现状的关切和反思。
dǒng zhuō
董卓
gōng yè píng shí quàn yòng rú, zhū gōng hé shì qǐ xiàng tú.
公业平时劝用儒,诸公何事起相图。
zhǐ yán tiān xià wú jiàn zhě, qǐ xìn chē zhōng yǒu bù hū.
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