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古诗词
《瓶笙诗?并引?》是苏轼在宋代刘几仲的饯别宴会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庚辰八月二十八日,
刘几仲饯饮东坡。
中觞闻笙箫声,
杳杳若在云霄间,
抑扬往返,粗中音节。
徐而察之,则出于双瓶,
水火相得,自然吟啸,
盖食顷乃已。
坐客惊叹得未曾有,
请作《瓶笙诗》记之。
孤松吟风细泠泠,
独茧长缫女娲笙。
陋哉石鼎逢弥明,
蚯蚓窍作苍蝇声。
瓶中宫商自相赓,
昭文无亏亦无成。
东坡醉熟呼不醒,
但云作劳吾耳鸣。
诗意和赏析:
《瓶笙诗?并引?》描绘了一个饯别宴会的场景。诗中的“瓶笙”指的是瓶中的笙箫声音。整首诗以苏轼参加刘几仲的宴会为背景,通过听到瓶中笙箫的声音,引发了诗人对音乐的感悟和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笙箫声的奇妙之处,宛如来自云霄之间,音调高低起伏,粗犷中带有一种韵味。这种音乐的美妙使得坐席上的客人们都感到惊叹,以至于请苏轼将这一情景写成《瓶笙诗》。
后半部分诗人以自然界的景物来比喻笙箫声音的特点。孤松吹拂的风声细腻悠扬,独茧所制的细腻纤细的女娲笙。而与之相比,石鼎所发出的声音却刺耳而粗糙,宛如蚯蚓在地洞中蠕动所发出的苍蝇声。瓶中的音乐却是宫商音相得益彰,昭文的音乐没有缺陷也没有成就。最后,诗人以东坡(苏轼自己的字号)陶醉在音乐中而呼之不醒,但他却说这只是他的幻觉,实际上只是他耳中的幻听。
整首诗通过描述瓶中笙箫声的美妙和与自然界音响的对比,表达了苏轼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艺术的感悟:音乐可以是美妙动听的,也可以是粗糙刺耳的,而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诗人在音乐中沉醉,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和力量,但他也意识到这种美妙只是暂时的,无法永恒存在。
整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对音乐的感悟的描绘,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对瓶中笙箫声的描写和比喻,诗人将音乐与自然界相对照,凸显了音乐的美妙和艺术的价值。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情感和才华。
píng shēng shī? bìng yǐn?
瓶笙诗?并引?
gēng chén bā yuè èr shí bā rì, liú jǐ zhòng jiàn yǐn dōng pō.
.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饯饮东坡。
zhōng shāng wén shēng xiāo shēng, yǎo yǎo ruò zài yún xiāo jiān, yì yáng wǎng fǎn, cū zhōng yīn jié.
中觞闻笙箫声,杳杳若在云霄间,抑扬往返,粗中音节。
xú ér chá zhī, zé chū yú shuāng píng, shuǐ huǒ xiāng de, zì rán yín xiào, gài shí qǐng nǎi yǐ.
徐而察之,则出于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
zuò kè jīng tàn dé wèi zēng yǒu, qǐng zuò píng shēng shī jì zhī.
坐客惊叹得未曾有,请作《瓶笙诗》记之。
gū sōng yín fēng xì líng líng, dú jiǎn zhǎng sāo nǚ wā shēng.
孤松吟风细泠泠,独茧长缫女娲笙。
lòu zāi shí dǐng féng mí míng, qiū yǐn qiào zuò cāng yíng shēng.
陋哉石鼎逢弥明,蚯蚓窍作苍蝇声。
píng zhōng gōng shāng zì xiāng gēng, zhāo wén wú kuī yì wú chéng.
瓶中宫商自相赓,昭文无亏亦无成。
dōng pō zuì shú hū bù xǐng, dàn yún zuò láo wú ěr míng.
东坡醉熟呼不醒,但云作劳吾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