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古诗词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山翁和溪翁的生活态度和境遇,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
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诗意:
这首诗词以山翁、溪翁和野翁为主要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山翁选择守在山中不出去,而溪翁则一直生活在溪边。作者认为与这两位翁相比,更好的选择是像野翁一样来往于山和溪之间,与麋鹿、凫鹥为友。作者问翁所乐何事,得知这两位翁三年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不再受到繁琐的推挤之扰。然而,翁却表示他所乐之物并非丝绸、竹子或者妇女的美眉,暗示他对物质享受不感兴趣,而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快乐。山人在醉酒后,他的铁冠掉落,溪女笑时,她的银栉垂低。这表达了自然界的欢乐与人类的快乐相互呼应。最后,作者担心这位翁可能某一天会离开这个地方,长久以来使山人孤独,使溪女哭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翁、溪翁和野翁的不同生活方式,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山翁和溪翁代表了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山翁守在山中不出去,溪翁长期生活在溪边。而作者则认为像野翁一样来往于山和溪之间更为理想,与自然和动物为伴,超脱于尘世之外。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追求的超越,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通过山人醉后铁冠落和溪女笑时银栉低的描写,作者将自然界的欢乐与人类的快乐相联系,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于翁离去的担忧,认为他的离去将使山人孤独,溪女悲伤,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苏轼对于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脱物质束缚的思考。他借山翁、溪翁和野翁的形象,探讨了人生的选择和生活的意义,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与自然和谐相处。
诗词中出现的天目山唐道士常戴铁冠的插图和于潜妇女插大银栉的描述,为作品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总之,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自由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yú qián lìng diāo tóng nián yě wēng tíng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shān wēng bù chū shān, xī wēng zhǎng zài xī.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
qián èr lìng zuò èr wēng tíng.
(前二令作二翁亭。
bù rú yě wēng lái wǎng xī shān jiān, shàng yǒu mí lù xià fú yī, wèn wēng hé suǒ lè, sān nián bù qù fán tuī jǐ.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wēng yán cǐ jiān yì yǒu lè, fēi sī fēi zhú fēi é méi.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shān rén zuì hòu tiě guān luò, xī nǚ xiào shí yín zhì dī.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wǒ lái guān zhèng wèn fēng yáo, jiē yún fèi quǎn zú shēng máo.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dàn kǒng cǐ wēng yī dàn shě cǐ qù, zhǎng shǐ shān rén suǒ mò xī nǚ tí.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tiān mù shān táng dào shì cháng guān tiě guān, yú qián fù nǚ jiē chā dà yín zhì, zhǎng chǐ xǔ, wèi zhī péng dá.
(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于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