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的古诗词
《点绛唇》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禁鼓敲三下,旗帜初次升起在阑干的角落。
屏风浅浅,薄薄的纸帘。
夜晚的寒气透过衣衫,感觉很薄。
_是吴歌,船只停泊在溪流中。
静静地,不要有声响。
五湖的波浪,不是因为鸱夷的过错。
诗意:
这首诗以夜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禁鼓敲响三次,标志着夜晚的开始,旗帜也在阑干的角落升起,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期待。屏风上的纸帘很薄,夜晚的寒气透过衣衫,使人感到寒冷和孤寂。诗人自称是吴歌,他的船只停泊在溪流中,静静地享受着宁静的夜晚。他告诫自己要保持安静,不要有声响,因为五湖的波浪并不是因为鸱夷的过错,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思绪。
赏析:
《点绛唇》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意境。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如禁鼓敲响、旗帜升起、屏风纸帘、夜晚的寒气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寂静和孤寂。诗人自称吴歌,将自己与江南水乡的景色相融合,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最后的一句“五湖烟浪,不是鸱夷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波动的理解,他认为波浪并非因为鸱夷(一种鸟类)的过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自己内心起伏的接纳和宽容。整首诗以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为核心,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diǎn jiàng chún
点绛唇
jìn gǔ sān qiāo, cān qí chū guà lán gān jiǎo.
禁鼓三敲,参旗初挂阑干角。
qiǎn píng shū bó.
浅屏疏箔。
yè qì qīn yī báo.
夜气侵衣薄。
nǎi wú gē, tǐng zi dāng xī pō.
_乃吴歌,艇子当溪泊。
xiū xiū mò.
休休莫。
wǔ hú yān làng, bú shì chī yí cuò.
五湖烟浪,不是鸱夷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