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水 - 第5页 >
关于山水的古诗词

诗典古文分享提供海量古诗文译文及注释,古诗词鉴赏和创作背景,致力于让古诗词爱好者便捷地相关资料学习。

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
振摇三蜀地,耸发万年枝。
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
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
大宝归玄谶,殊祥出远池。
法天深罔测,体圣妙难知。
俭德为全德,无思契十思。
丕图非力致,英武悉天资。
正直方亲切,回邪岂敢窥。
将排颇与牧,相得稷兼夔。
盐出符真主,麟来合大规。
赓歌随羽籥,奕叶斅伊祁。
寡欲情虽泰,忧民色未怡。
盛如唐创业,宛胜晋朝仪。
旰食宫莺啭,宵衣禁漏迟。
多于汤土地,还有禹胼胝。
视物如伤日,胜残去杀时。
守文情的的,无逸戒孜孜。
轩顼风重振,皇唐鼎创移。
始闻呈瑞石,又报产灵芝。
覆帱高缘大,包容妙在卑。
兄呼春赫日,师指佛牟尼。
佳气宸居合,淳风乐府吹。
急贤彰帝业,解网见天慈。
粟赤千千窖,军雄万万儿。
八蛮须稽颡,四海仰昌期。
玉辇嫔嫱拥,宫花锦绣欹。
尧云同叆叇,汉祖太驱驰。
氛祲根株尽,浇讹朕兆隳。
山河方有截,野逸诏无遗。
境静消锋镝,田香熟稻r1.梦中逢傅说,殿上见辛毗。
金镜悬千古,彤云起四维。
盛行唐典法,再睹舜雍熙。
祝寿乾文动,郊天太一随。
煌煌还宿卫,亹亹叶声诗。
饮醴和甘雨,非烟绕御帷。
银轮随宝马,玉沼见金龟。
杳杳闻韵濩,重重降抚绥。
魏徵须却出,葛亮更何之。
简约逾前古,升平美不疑。
触邪羊唅唅,鼓腹叟嘻嘻。
迈五方云大,超三始见奇。
锦霞连紫极,仙鸟下峨眉。
谢傅还为傅,周师又作师。
纳隍为永任,从谏契无为。
子子寰瀛主,孙孙日月旗。
寿春嗟寿域,万国尽虔祈。
捧日三车子,恭思八彩眉。
愿将七万岁,匍匐拜瑶墀。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
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
独其西阁为胜。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乃壁其后,无所睹。
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
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