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古诗词
《醉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醉醺醺地吟诵,忘却了渴和饥。
头上的冠带和身体仿佛消失无踪。
耳边的斋钟刚敲过,
心里的酒意还未消退。
站在风中欢快地吟咏,任凭别人聆听,
观赏着飘落的雪悠然漫步,不急于驱马前行。
也许会被人们怀疑公务懈怠,
因为作为前任府尹,却不再吟咏诗歌。
诗意和赏析:
《醉吟》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陶醉时的情景和心境。他在酒醉之中完全忘记了渴望和饥饿,身心飘忽不定,仿佛失去了形骸的存在。斋钟的声音刚刚敲响,他的心头仍然沉浸在酒意之中,还未完全清醒。然而,即便处于这种陶醉状态,他依然欢快地吟咏,倾听着他人的赞赏。他看着飘落的雪花,心情悠然自得,步履缓慢,不急于驱马前行。
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自嘲和无奈。白居易作为前任府尹,本应承担公务,但他却不再写诗。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认为他对公事不够认真。诗中透露出白居易对自己被人误解的无奈和对自由自在吟咏的追求。
整首诗以酒醉为背景,通过描绘白居易陶醉时的心境和行为,展现了他超脱尘世的态度和对自由自在创作的追求。诗中运用了意象丰富的描写手法,通过对酒、钟声、风、雪等元素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和诗人的心灵自由。同时,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社会眼光的无奈,凸显了他对自由创作的坚持和追求。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对世俗压力的抗拒,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zuì yín
醉吟
zuì lái wàng kě fù wàng jī, guàn dài xíng hái yǎo ruò yí.
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
ěr dǐ zhāi zhōng chū guò hòu,
耳底斋钟初过后,
xīn tóu mǎo jiǔ wèi xiāo shí.
心头卯酒未消时。
lín fēng lǎng yǒng cóng rén tīng, kàn xuě xián xíng rèn mǎ chí.
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
yīng bèi zhòng yí gōng shì màn, chéng qián fǔ yǐn bù yín shī.
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