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李绅的古诗词
《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译文如下:海潮晚上,江风凛冽,渡口的吏员和船师默默地说话,一个个倾身奉上酒杯,看着离别的老人们,拥挤在人群中,争相拜别年少时候见过的孩提。心中惭愧,没有能像杜母一样,来到襄岘送行,我只能自损地与朱翁别离在会稽。渐渐地,云帆冉冉升起,烟水茫茫,船越过了江水的宽阔,只剩下遥远的水面,凫雁在东西两边飞翔,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绅在西陵渡口与越中的父老们告别的情景。诗人用海潮晚上和江风急的景象来烘托赋予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渡口的吏员和船师默默地交谈,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情感。老人们纷纷拜别,彼此之间的人群拥挤,拜别的场面忧伤而激动。诗人内心惭愧,没有能像杜甫的母亲一样,来到襄岘送行。最后,船只越过了宽阔的江水,独自面对遥远的水面,凫雁在东西两边飞翔,象征着离散的孤独和无可避免的别离。
整首诗以悲意贯穿,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通过描绘渡口和离别的场景,诗人将情感的寄托和对时光流转不息的思考溶入其中,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别离的必然。诗中以海潮晚上和江风急的景象烘托出离别的忧伤,以老人们的拜别情景为细节,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愧疚和遗憾。最后,凫雁的飞翔象征了离散的孤独和无可避免的别离,给人以深沉的思索和感叹。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凄美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深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效果。
què dù xī líng bié yuè zhōng fù lǎo
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
hǎi cháo wǎn shàng jiāng fēng jí, jīn lì gāo shī yǔ mò qí.
海潮晚上江风急,津吏篙师语默齐。
qīng shǒu fèng shāng kàn gù lǎo,
倾手奉觞看故老,
yōng liú zhēng bài jiàn hái tí.
拥流争拜见孩提。
cán fēi dù mǔ lín xiāng xiàn, zì bǐ zhū wēng bié kuài jī.
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
jiàn jǔ yún fān yān shuǐ kuò, yǎo rán fú yàn gè dōng xī.
渐举云帆烟水阔,杳然凫雁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