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古诗词
思子台有感二首
曾家机上闻投杼,
尹氏园中见掇蜂。
但以恩情生隙罅,
何人不解作江充。
闇生魑魅蠹生虫,
何异谗生疑阻中。
但使武皇心似烛,
江充不敢作江充。
(中文译文)
思子台上听说曾家仆人坠毁机器,
尹氏园中见到一个人采集蜜蜂。
只是因为恩情产生了裂隙,
哪个人不明白这些人酿成江充。
暗暗催生恶灵蛀虫,
何尤异谗言引起疑虑阻挠其中。
只要武皇的心意如明灯般明亮,
江充便不敢再成为江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以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为例,表达了在人际关系中,只要有了裂隙,就会产生怀疑和争斗的情景。诗人通过比喻暗生魑魅和谗言来形容裂隙的产生和影响,因此,他呼吁君主要像明灯一样心明眼亮,阻止类似江充那样的人再次引发纷争。
这首诗以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观察。他通过描绘两个小故事,巧妙地表达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斗争。诗人通过强调恩情和裂隙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恶灵和谗言之间关系的警示,提出了明君的治国要求和希望。
整首诗情感平稳,语言简练,通过几个鲜明的意象和比喻,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世故和冲突。诗人以直接的方式诉诸于君主,表现出他对社会和国家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善良力量的赞美和希冀。
sī zi tái yǒu gǎn èr shǒu
思子台有感二首
zēng jiā jī shàng wén tóu zhù, yǐn shì yuán zhōng jiàn duō fēng.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dàn yǐ ēn qíng shēng xì xià, hé rén bù jiě zuò jiāng chōng.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àn shēng chī mèi dù shēng chóng, hé yì chán shēng yí zǔ zhōng.
闇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
dàn shǐ wǔ huáng xīn shì zhú, jiāng chōng bù gǎn zuò jiāng chōng.
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