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古诗词
《病中早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病中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在床上醒来,觉得头轻如鸿毛。
勉强起身,试着踏上阶前,感觉没有力气。
身体疲惫得像是断了气,风和痰使我更加烦躁。
暖和的阳光融化了瓦片上的霜,寒冷减少了冰渠的结冻。
唯有愁苦的人,额头上的白发像雪一样,不随着春天的结束而融化,反而在春天的到来时越发繁盛。
诗意:
《病中早春》通过描绘作者病中的身体状况和对外界的感受,表达了身体的虚弱和心情的低落。诗中通过暖和的阳光和冰渠的减少,与作者的身体情况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作者的病弱和无力。同时,诗人借愁人鬓间的白发来暗示自己的不幸和悲伤,并以此作为对比,强调了自己的心情与春天背道而驰。
赏析:
《病中早春》以病中欲起的境遇为题材,通过描绘细腻的场景、病弱的身体状况和忧伤的心情,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和痛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头轻如鸿毛、膻腻断来无气力等,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病中的体验和感受。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随春尽逐春生”,用对比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沉重,使整首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病痛的真切感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珍视和焦虑。
bìng zhōng zǎo chūn
病中早春
jīn zhāo zhěn shàng jué tóu qīng, qiáng qǐ jiē qián shì jiǎo xíng.
今朝枕上觉头轻,强起阶前试脚行。
shān nì duàn lái wú qì lì,
膻腻断来无气力,
fēng tán nǎo dé shǎo xīn qíng.
风痰恼得少心情。
nuǎn xiāo shuāng wǎ jīn chū hé, hán jiǎn bīng qú dòng bù chéng.
暖消霜瓦津初合,寒减冰渠冻不成。
wéi yǒu chóu rén bìn jiān xuě, bù suí chūn jǐn zhú chūn shēng.
唯有愁人鬓间雪,不随春尽逐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