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的古诗词
《琴操十首·将归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将归操
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
赵杀鸣犊,孔子临河,叹而作歌曰:
秋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
归来归来胡为斯。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
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涉其浅兮,石啮我足;
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
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中文译文:
将归操
孔子去赵国,听说赵国杀了鸣犊。
赵国杀鸣犊,孔子站在河边,叹息并创作了这首歌曲:
秋天的水啊,波浪随风起伏,
船桨翻转,相互交错,
归来啊,归来啊,这是为什么呢?
秋天的水啊,它的颜色幽幽;
我要渡过去,却找不到渡口。
涉过它的浅处,石头啮咬我的脚;
驾驶它的深处,龙进入我的船。
我渡过去了,却后悔不已,将要归去尤为辛苦。
归啊,归啊,无法与石头斗争,无法应龙的要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孔子在赵国目睹了杀鸣犊的情景后的内心感受以及思考。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于社会的不公和暴行深感痛心和愤怒。在这首诗中,他以秋天的水为象征,表达了他对世事变幻的思考和对道义困境的思索。
诗中的秋之水兮,描述了秋天的水色幽幽,暗示了社会的变幻和不稳定。孔子欲渡过这片水域,但却找不到渡口,暗喻他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无奈。当他试图涉过浅处时,被隐藏的石头咬伤了脚,象征着他在行动中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而当他试图乘坐深处的船时,却发现龙已经进入了船中,这里的龙可以理解为权贵和邪恶势力,它们渗透到社会中,使得善良之人难以幸免。
诗的最后,孔子渡过了水,却后悔不已,感到归途艰难。这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人们对待道义问题的冷漠的反思。他呼唤归途,但又强调了自己无法与石头斗争,无法应对龙的要求,暗示了他在追求社会理想和改革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韩愈对社会不公和道义困境的关切和思考。它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韩愈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道义的追求。这首诗词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通过对水、石头和龙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困境,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仍然需要坚守正义和追求道义,即使归途困难,也不能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qín cāo shí shǒu jiāng guī cāo
琴操十首·将归操
kǒng zǐ zhī zhào, wén shā míng dú zuò.
(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
zhào shā míng dú, kǒng zǐ lín hé,
赵杀鸣犊,孔子临河,
tàn ér zuò gē yuē: qiū zhī shuǐ xī fēng yáng bō, zhōu jí diān dǎo gèng xiāng jiā,
叹而作歌曰:秋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
guī lái guī lái hú wéi sī
归来归来胡为斯)
qiū zhī shuǐ xī, qí sè yōu yōu wǒ jiāng jì xī, bù dé qí yóu.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shè qí qiǎn xī,
涉其浅兮,
shí niè wǒ zú chéng qí shēn xī, lóng rù wǒ zhōu.
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wǒ jì ér huǐ xī,
我济而悔兮,
jiāng ān guī yóu.
将安归尤。
guī xī guī xī, wú yǔ shí dòu xī, wú yìng lóng qiú.
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