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的古诗词
诗词:《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
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
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
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
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
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
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中文译文:
在偏远的夏季黄昏,此楼举行清雅的宴会。
朝廷的烽火在北边燃烧,战鼓和军号充满了东方天空。
时常共将军共进膳,仍骑着御史的骢马。
虽然没有炼丹的术法,也难免沦为白发的老翁。
国家受到寇盗的侵扰,音乐和欢歌在外边,而形体之痛在宴会中难以抑制。
山野的云低低地飘过水面,屋檐上的雨点随风细细飘落。
号角声在江城中响起,题诗的人手持红色的蜡烛。
这个身躯时醒时醉,却不愿意在艰难的旅途中哭泣绝望。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题目是《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动荡的时局中,以及个人经历中的沉痛感受。诗中写到了一次宴会,但宴会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深刻的情感和社会现实。
首先,诗人通过“绝域长夏晚”和“兹楼清宴同”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幽宴会的场景。然而,正当这一宴会之时,北方朝廷却遭受战乱的侵袭,可见国家的不安定和动荡局势。通过“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诗人巧妙地描绘了战火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诗中提到将军和御史,反映了宴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将军代表武将,而御史则代表文官,他们共同出现在宴会上,彼此交往,折射出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这句,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无能为力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人用“丹灶术”来比喻政治的高深,意思是自己没有能力改变局势,最终难免会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安,人们在外部的战乱和苦难中,仍在宴会中尽情释放,饮酒作乐。这种反差让人深思,也突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受。
诗中的自然景象描写,如“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以及“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在宴会繁华与社会动荡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最后两句“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沉浮和命运的思考。诗人或清醒或醉酒,但不愿意在困境中沮丧失望,坚定地抗争。这体现了诗人的坚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虽然描写了一场宴会,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战乱、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叙述,诗人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复杂的画面,表达了他对时局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péi zhāng liú hòu shì yù yàn nán lóu dé fēng zì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jué yù cháng xià wǎn, zī lóu qīng yàn tóng.
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
cháo tíng shāo zhàn běi, gǔ jiǎo mǎn tiān dōng.
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
lǚ shí jiāng jūn dì, réng qí yù shǐ cōng.
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
běn wú dān zào shù, nà miǎn bái tóu wēng.
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
kòu dào kuáng gē wài, xíng hái tòng yǐn zhōng.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
yě yún dī dù shuǐ, yán yǔ xì suí fēng.
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
chū hào jiāng chéng hēi, tí shī là jù hóng.
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
cǐ shēn xǐng fù zuì, bù nǐ kū tú qióng.
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