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的古诗词
《遣愤》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译文:
听说花门即将关闭,功劳还未全部得到归还。
自从收好天子,谁继续担任军机要职。
敌人潜藏恶意,雷霆可摧毁威势。
不要让鞭子打破地面,再次湿透汉臣的衣衫。
诗意:
这首诗是杜甫的怨愤之作,揭示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愤怒。诗中描述了杜甫对功劳未得回报的失望和对权力斗争的愤慨。他抱怨说,他的功绩被承认却未获得应有的回报,自己被调离朝廷,不再担任重要职务。他对阴险的敌人和腐败的政治环境感到忿忿不平,希望天威能够降临,将不义之人清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杜甫对自身遭遇的抱怨,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的不满。诗人以自身的遭遇投射出整个官场的黑暗,对权力斗争的道德败坏进行谴责。杜甫的诗歌常常带有悲愤的情感,他通过直接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的期望和诉求。这首诗以愤怒和自责的情绪表达了杜甫对官场腐败的无奈和愤恨,对权势滥用和亲信恶行的愤怒,诗中暗示着诗人对于官场现实的失望和对于所处位置的心灰意冷。同时,诗中呼吁正直和正义,希望能够清除不义,恢复社会的公正和诚信。
这首诗词表达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愤怒,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正义和公正的期待。杜甫以浓烈的抒情和悲愤之情,展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腐败和无能,对于那些在权力斗争中利欲熏心的人进行了批判。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既表现了杜甫对个人遭遇的不满,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正义和公正的追求。
qiǎn fèn
遣愤
wén dào huā mén jiāng, lùn gōng wèi jǐn guī.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zì cóng shōu dì lǐ, shuí fù zǒng róng jī.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fēng chài zhōng huái dú, léi tíng kě zhèn wēi.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mò lìng biān xuè dì, zài shī hàn chén yī.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