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的古诗词
翻译
西汉的扬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淮南王刘安带着酒过去一起狂饮。
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穿行在曲折的林径,烛光闪闪,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直游玩到凌晨回城,城门还未开启,一路余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
注释
①杨子:指西汉扬雄(一作杨雄)。此处以杨子比杨氏。
②淮王:指汉淮南王刘安,这里借指岐王。
③兴阑(xīng lán):兴尽。
④迳转:山路曲折回环。
⑤银烛:白亮如银的烛光。此处也可能是火炬(晋代以前称为烛)而非蜡烛。
⑥开:舒展,开豁。
⑦散玉珂(kē):指骑马从游者各自分散而游。玉珂(kē):马勒上的玉饰。
⑧严:戒夜。
⑨拥:谓群聚而行。指归来时,奏乐者走在队伍之前。唐时亲王出行,卤簿中有鼓吹乐,故云。
⑩笙(shēng)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写所游之地的美景以及兴尽归去的过程。
首联即点出题意。“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杨”子便是西汉的儒者扬雄,而淮王便是淮南王刘安。这两人,一个喜好学术,一个擅长学术,可惜未曾谋面。王维写淮南王过杨子谈经之所,并非有意让他们“关公战秦琼”,而是借汉喻唐,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载酒”二字乃诙谐之笔,表面看,是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子宅,实则交代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5] 第二联“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出了作者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体验独特,感情细腻。[5] 第三联“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这两句写诗人走过曲径,穿过树林,那原本闪烁的烛光,一下子通明起来,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了岐王及其扈从的车马。这一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
尾联写抵达城门时的情况:“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意谓纵情赏玩,深夜始归,其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依然一路笙歌,余兴未尽。写出了诗人对游玩仍有兴趣的情感。
这首诗善于写景,且多不直接写景。如颔联不直接写杨氏别业的景色如何美好,而是说自己玩赏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这样写使诗歌更富有启发性,余味不尽。
cóng qí wáng guò yáng shì bié yè yīng jiào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yáng zǐ tán jīng suǒ, huái wáng zài jiǔ guò.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xìng lán tí niǎo huàn, zuò jiǔ luò huā duō.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jìng zhuǎn huí yín zhú, lín kāi sàn yù kē.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yán chéng shí wèi qǐ, qián lù yōng shēng gē.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