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越
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亦谓之南越(或云南越之君,亦夏禹之后。按瓯越、闽越,禹后少康之庶子所封之地。即南越,非其种也,故《舆地志》云,东南有二越,其义详矣。或曰自交趾至於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故不得尽云少康之后),古谓之雕题(谓雕题刻其额也。
《礼记·王制》曰:“南方曰雕题。”),非禹九州之域,又非《周礼·职方》之限(《晋书》、《隋书》并谓交、广之地,为《禹贡》扬州之域。今稽其封略,考其镇薮,则《禹贡》、《职方》皆不及此,故列於九州之外)。在天文,牵牛、婺女则越之分野(得汉之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曰南,皆其分也。今南海、义宁、海丰、恩平、南阳、招义、临贺、高要、浔江、感义、临江、扶南、晋康、临封、开阳、高凉、始安之南境,平乐、蒙山、正平、开江、连城、郁林、平琴、安城、贺水、常林、象郡、龙城、融水、朗宁、南潘、怀泽、宁仁、新兴、新宁、陵水、南昌、宁越、定川、宁浦、横山、修德、龙池、安南、武、龙水、忻城、九真、福禄、文阳、日南、承化、铜陵、永定、玉山、合浦、安乐、海康、苍梧、怀德、临潭、乐古、温水、汤泉等郡是也),兼得楚之交(汉零陵、桂阳,今始安之北境及始兴,皆宜属楚)。秦始皇略定扬越,谪戍五方,南守五岭(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塞上岭一也,今南安郡大庾岭是。骑田岭二也,今桂阳郡腊岭是。都庞岭三也,今江华郡永明岭是。渚岭四也,亦江华界白芒岭是。越城岭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临源岭是。西自衡山之南,东穷於海,一山之限也)。后遣任嚣攻取陆梁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为南海(今南海、始兴、义宁、海丰、恩平、南陵、临贺、高要、感义、晋康、临封、开阳、高凉、连城、新兴、铜陵、怀德等郡是)、桂林(今始安、平乐、蒙山、开江、浔江、苍梧、临江、郁林、平琴、安城、贺永、常林、象郡、龙城、融水、朗宁、怀泽、宁浦、横山、德、龙池、永定等郡是)、象(今招义、南潘、普宁、陵水、南昌、定川、宁越、安南、武、龙水、忻城、九真、福禄、文阳、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乐、海康、温水、汤泉等郡是),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者也(任嚣病且死,召赵佗谓曰:“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为国。”遂以赵佗为南海尉)。秦末,赵佗遂王其地,汉因封之。佗后数代,其相吕嘉反叛,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讨平之(分秦南海、桂林、象郡,置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并旧九郡是)。元封初,又遣军自合浦徐闻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置儋耳、珠崖二郡。至元帝时,以其数反,罢弃之)。后兼置交趾刺史(领七郡)。其余土宇,自汉以后,历代开拓(今临潭、扶南、正平、乐古、珠崖、昌化、延德、琼山、万安等郡是)。
后汉建武中,交趾女子征侧、妹征贰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蛮俚皆应之,自立为交趾帝。使马援平定交部,始调立城郭,置井邑。至献帝,乃立为交州(领郡七。时张津为交趾剌史,士燮为交趾太守,共上表请立为州,置牧。初理龙编县,即今安南府是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苍梧广信县,即今郡苍梧县也。建安十六年,又徙理南海番禺县,即今郡县也,寻又移理龙编)。其边州,诏使持节,给鼓吹,以重威镇,加九锡、六佾之舞。汉末,其地并属吴,仍分为广州(领郡三,理番禺)。后蜀以建宁太守遥领交州。晋平蜀,亦然。及平吴,仍旧交、广二州(并因前代,交领郡七,广领郡六)。宋分为广州(领郡十七,理番禺)、交州(领郡五,理龙编)、越州(领郡三,理临漳,今合浦郡)。齐并因之(广州领郡二十三,交州领郡九,越州领郡二十)。梁、陈以来,废置混杂,不能悉举。唐分十五部,此为岭南道。五代时,为刘氏所据。宋干德四年,平南汉,始尽得岭南之地,分为广南东路、西路。 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教义,以富为雄(父子别业,父贫乃有质身於子者。其富豪并铸铜为大鼓,初成,悬於庭中,置酒以招同类。又多构仇怨,欲相攻击,则叩此鼓,到者如。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尉佗於汉,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故里人呼其所尊为“长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
珠环海,尤难宾服,是以汉室尝罢弃之(汉元帝时,珠数反叛,贾捐之上书,言不可烦中国师徒,请罢弃命。从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强吏懦,豪富兼并,役属贫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轻悍,易兴迷节。(自尉佗、征侧之后,无代不有携乱,故《萧齐志》云:“凭恃远险,隐伏岩障,恣行寇盗,略无编户。”)
爰自前代,至於唐朝,多委旧德重臣,抚宁其地也。
◎古南越历代沿革之图 ▲秦时为郡三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汉时为郡七县五十五
南海郡六县(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
郁林郡十二县(布山安广阿林广郁潭中临尘定周增食中留桂林领方雍鸡)
苍梧郡十县(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冯乘富川荔浦临贺猛陵)
交趾郡十县(羸娄安定苟漏 {米鹿}泠北带稽徐西于龙编曲易朱鸢)
合浦郡五县(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
日南郡五县(朱吾北景卢容西卷象林)
九真郡七县(胥浦移风都庞余发咸无切无编)
▲晋时为郡十七县一百二十
南海郡六县(番禺四会增城博罗龙川平夷)
临贺郡六县(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富川) 始安郡七县(始安始阳平乐荔浦常安熙平永丰)
高凉郡三县(安宁高凉恩平)
始兴郡七县(曲江桂阳始兴舍氵匡氵贞阳中宿阳山)
高兴郡五县(广化海安化平黄阳西平) 苍梧郡十二县(广信端溪高要建陵鄣平农城元临允新宁猛陵都罗武城)
郁林郡九县(布山阿林新邑晋平郁平领方武熙安广始建)
桂林郡八县(潭中武丰粟平羊平龙刚夹阳武城军腾)
合浦郡六县(合浦南平荡昌徐闻毒质珠官)
日南郡五县(象林卢容朱吾西卷比景)
交趾郡十四县(龙编苟漏望海晁娄曲易交兴北带稽徐西于武宁朱鸢安定南定海平)
九德郡八县(九德咸南陵阳遂扶苓曲胥浦阳都氵交)
九真郡七县(胥浦移风津梧建初常乐扶乐松原)
武平郡七县(武平武兴进山根宁安武扶安封溪)
新昌郡六县({米鹿}泠嘉宁吴定封山临西西道)
宁浦郡五县(宁浦连道吴定昌平平山)
▲隋时为郡十八县一百四十七
南海郡十五县(南海曲江始兴翁源化蒙清远含氵匡政宾增城实安乐昌四会怀集新会义宁)
龙川郡五县(归善河源博罗兴宁海丰)
苍梧郡四县(封川都城苍梧丰阳)
高凉郡九县(高凉电白杜原海安阳春石龙吴川茂名连江)
永平郡十一县(永平武林隋建安基戎成宁人晁人大宾隋安普宁贺川)
郁林郡十二县(郁林郁平领方阿林马度安成宁浦乐山石南桂平岭山宣化)
合浦郡十一县(合浦南昌北流封山海康拖成隋康扇沙定川龙苏铁把)
始安郡十五县(始安平乐荔浦建陵隋化义熙龙城马平阳朔象富川龙平桂林阳寿豪静)
信安郡七县(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新兴博林铜陵)
宁越郡六县(钦江安京内亭南宾遵化海安)
永熙郡六县(泷水怀德良德安遂永业永熙) 珠崖郡十县(义伦感恩颜卢毗善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昌化武德) 交趾郡九县(宋平龙编朱鸢隆平交趾嘉宁新昌安人平道) 九真郡七县(九真移风胥浦隆安军安安顺日南) 日南郡八县(九德咸浦阳越裳金宁交谷安远光安)
林邑郡四县(象浦金山交江南极)
比景郡四县(比景朱吾寿泠西卷)
海阴郡四县(新容真龙多农安乐)
▲唐时为州七十县二百八十九
广州十三县冈州二县韶州六县循州六县恩州三县春州三县贺州六县端州二县藤州四县康州四县封州二县高州三县南义州三县新州二县窦州四县桂州十一县昭州三县蒙州三县富州三县梧州三县浔州三县龚州三县郁林州五县宾州三县绣州三县象州三县柳州五县融州三县邕州七县贵州四县党州四县横州三县严州三县峦州三县罗州五县潘州三县容州六县化州三县白州五县牢州三县钦州五县武州五县廉州四县雷州三县禺州四县宜州四县芝州一县崖州四县儋州五县振州五县琼州五县万安州四县安南都护府八县爱州六县福禄州三县长州四县州四县峰州五县禄州三县岩州四县汤州三县州四县笼州七县环州八县古州三县田州五县山州二县演州二县林州三县景州三县
▲宋时为州三十七县一百八 广州八县韶州五县南雄州二县英州二县循州三县惠州四县南恩州二县贺州三县肇庆府二县藤州二县德庆府二县封州二县高州三县新州一县静江府十二县昭州四县梧州一县浔州二县郁林州二县宾州三县象州四县柳州三县融州三县邕州二县贵州一县横州二县容州三县化州二县白州一县钦州二县廉州二县雷州一县宜州五县儋州三县吉阳州二县琼州四县万安州三县 广州秦置南海郡。二汉因之,兼置交州(领郡七。后汉州治於此)。吴因之,孙休以交州土壤太远,乃徙交州治龙编;分交州置广州(领郡十,治番禺)。 晋、宋、齐因之。梁、陈并置都督府。隋平陈,置总管府,后又置番州。炀帝置南海郡。唐改为广州,或为南海郡。属岭南道。武德四年,分新会、义宁二县置冈州。贞观废冈州,复以二县来隶。后以广、桂、容、邕、安南五府皆隶广州,以广州为岭南五府节度、五管经略使治所。后为清海军节度。领县十三(南海、番禺、增城、四会、化蒙、怀集、氵存水、东莞、清远、晁氵匡、氵贞阳、新会、义宁)。南汉置咸宁,以氵贞阳属英州。宋开宝四年,以含光隶连州。五年,废咸宁、番禺、化蒙、氵存水四县。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领广南东路兵马钤辖,兼本路经略、安抚使。贡胡椒、石、糖霜、肉豆蔻、丁香母子、零陵香、补骨脂、茴香、没药、没石子、沉香、甲香、詹糖香、石斛、龟壳、水马、{辟黾}皮、{滕}簟、领县八,治南海。南海(隋县。有番禺山,罗浮山、练洲、沉香浦)
增城(汉县。有猊山、增水)怀集(宋县。有骠山、建溪)清远(隋县。有中宿峡、金锁潭)东莞(唐县。有珊瑚洲)四会(汉县)新会(晋县)信安(本义宁县,宋改)。
韶州春秋、战国皆属楚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分置始兴郡,晋因之。宋改为广兴郡。齐又为始兴郡。隋平陈,废始兴郡,并其地属南海郡。
唐置韶州,或为始兴郡。属岭南道。领县六(始兴、曲江、氵贞昌、仁化、翁源、乐昌)。后改氵贞昌为保国。南汉以保国隶南雄州。宋开宝四年,以始兴属南雄州。属广东南路。宣和三年,以岑水场析曲江、翁源地置建福县。贡绢、锺乳。
领县五,治曲江。曲江(汉县。有桂山、曲江、灵芝山、韶石)乐昌(隋县。有昌山、武溪)翁源(梁县。有灵池山)仁化(唐县。有白星山、潼溪、五渡水)
建福。
南雄州南汉以韶州保昌县置雄州。宋开元四年,加“南”字,以韶州始兴来属。宣和时,赐郡名曰保昌。属广东路。贡绢。领县二,治保昌。保昌(唐县。有大庾岭、楼船水、保水)始兴(梁县。有东峤山、修仁水)。 英州南汉以广州氵贞阳县置英州。宋开宝六年,以连州氵含光来属。宣和二年,赐郡名曰氵贞阳。属广东路。贡布。领县二,治氵贞阳。氵贞阳(唐县。
有始兴江,沱水)氵含光(汉县。有尧山、淮水)。
循州秦、二汉南海郡地,晋亦然。宋属南海、东莞、永平三郡地,齐因之。 隋平陈,置循州。炀帝初州废,置龙川郡。唐复为循州,或为海丰郡。属岭南道。
领县六(归善、河源、兴宁、海丰、博罗、雷乡)。南汉以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属惠州。宋因之,属广南东路。熙宁四年,置长乐县。贡绢、{滕}盘。领县三,治龙川。龙川(唐雷乡县,南汉改。有龙川江、鳄湖、博罗山)兴宁(晋县。有揭阳山、兴宁江、左师山、别别溪)长乐(熙宁四年,析兴宁县置)。
惠州南汉以循州归善县置祯州,以归善、海丰、博罗、河源四县来属。宋天禧五年,以州名犯仁宗御名,改为惠州,属广东路。宣和二年,赐郡名博罗。
贡甲香、{滕}箱。领县四,治归善。归善(隋县。有鳄池)海丰(宋县。有龙山、南海)博罗(秦县。有罗浮山、罗浮水)河源(南齐县。有龙穴山、新丰江)。 南恩州秦属南海郡。二汉为合浦郡地。唐贞观中,置恩州。或为恩平郡。
属岭南道。领县三(杨江、恩平、杜陵)。宋开宝九年,废恩平、杜陵二县。庆历八年,改河北路贝州为恩州,乃加“”字。熙宁六年废春州,以阳春县来隶。
属广南东路。贡银。领县二,治阳江。阳江(唐县。有龙龟山、恩平江)阳春(梁县。有浮山)。 春州秦属南海郡。二汉属合浦郡地。隋属高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春州。或为南陵郡。属岭南道。领县三(阳春、罗水、流南)。宋开宝五年州废,其地入恩州。六年,复置州,废罗水、流南二县;又以勤州之铜陵来属,并勤州之富林入铜陵为一县。景德元年,移治於阳春界石津古城。大中祥符九年,又并入新州为新春州。天禧四年,复置。领县二,治阳春。熙宁六年复废,以铜陵并入阳春为县,属南恩州(详见南恩州下)。
贺州秦属南海郡。二汉属苍梧郡。吴分置临贺郡,晋因之。宋文帝改为临庆国。齐复为临贺郡,陈因之。隋平陈,置贺州(因贺水为名)。炀帝初,废为县,属始安、熙平二郡。唐复置贺州,或为临贺郡。属岭南道。领县六(临贺、桂岭、荡山、富川、冯乘、封阳)。宋开宝四年,废荡山、封阳、冯乘。属广东路。大观间,改属广西路贡银。领县三,治临贺。临贺(汉县。有荡山、祥山、临水、贺水、锡溪)富川(汉县。有富水)桂岭(隋县。有桂岭山)。
肇庆府秦属南海郡。两汉并属苍梧郡,晋亦然。宋、齐并属南海郡。陈置高要郡。属岭南道。领县二(高要、平兴)。宋开宝五年,废平兴。元符三年,升兴庆军节度。徽宗即位,以潜藩,升为肇庆府。属广东路。又以广州四会县来隶。贡银、石砚。领县二,治高要。高要(汉县。有烂柯山、端溪、高要峡、新江)四会(见广州)。 藤州秦属南海郡。二汉并属苍梧郡。晋属永平郡。隋平陈,置藤州。炀帝初州废,后置永平郡。唐复为藤州,或为感义郡。属岭南道。领县四(宁风、感义、义昌、钅覃津)。宋开宝五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熙宁四年,废南仪州为岑溪县,隶藤州。属广西路。贡银。领县二,治钅覃津。钅覃津(隋县。
有铅穴山、钅覃江、瘴江)岑溪(有苏罗山、龙骧水)。 德庆府秦属南海郡。二汉属苍梧郡。晋分置晋康郡,宋、齐以下因之。隋平陈,废晋康,并入信安郡(今高要郡也)。唐复为康州,或为晋康郡。属岭南道。领县四(端溪、悦城、晋康、都城)。宋开宝五年废州,以悦城、晋康、都城并入端溪,以隶端州,寻复置州。以废泷州之泷水来属。六年,以泷州之开阳、建水、岭南三县并入泷水为一县。绍兴元年,以高宗潜藩,升为德庆府。十四年,永庆军节度。属广东路。贡银。领县二,治端溪。端溪(汉县。有端山、西江、郁水)泷水(隋县。有灵阳山、罗田水)。
封州晋以前土地与康州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陈,废梁信郡,改成州为封州。炀帝初,州废为封川县,属苍梧郡。唐复置封州,或为临封郡。
属岭南道。领县二(封川、开建)宋属广南东路。贡银。领县二,治封川。封川(隋县。有西江)开建(唐县。有忠谠山、封溪水)。
高州秦以前土地与晋康郡同。二汉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晋因之。初,吴又立高兴郡;晋亦有之,其后悉并於高凉郡。齐亦为高凉郡,梁兼置高州。隋平陈,郡废,而高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属高凉、永熙二郡地。唐复为高州,或为高凉郡。属岭南道。领县三(良德、保定、电白)。宋开宝五年,废良德、保定,又废潘州,以其南巴、潘水二县并入茂名来属。景德元年,并入窦州,移治茂名。三年复置,以二县还隶。熙宁四年,废窦州,以信宜县来属。属广西路。
贡银。领县三,治电白。电白(隋县。有高凉山)信宜(唐窦州四县。有罗窦洞、潭水)茂名(唐潘州三县。有潘山、潘水、毛山)。 南仪州秦属南海郡。二汉属苍梧郡。唐武德四年,置南仪州。贞观初废,以其地属南建州。二年,复置仪州,其后或为连城郡。属岭南道。领县三(岑溪、永业、连城)。宋开宝四年,改为南仪州。属广西路。五年废州,以其地入窦州。 六年复,废连城、永业二县,并入岑溪。熙宁四年州废,以岑溪入藤州(详见藤州下)。
新州秦属南海郡。二汉属合浦郡。晋分置新宁郡,宋、齐因之。梁置新州。
隋属信安郡。唐为新州,或为新兴郡。属岭南道。领县二(新兴、永顺)。宋开宝五年,废永顺。属广东路。贡银。领县一:新兴(唐县。有露山、利山、新江、封水)。
窦州秦属南海郡。二汉属苍梧郡。隋属永熙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扶州。 贞观八年,改为窦州。或为怀德郡。属岭南道。领县四(信义、怀德、潭、特亮)。宋开宝五年,废潭峨、怀德、特亮。熙宁四年州废,以县隶高州(详见高州下)。
静江府战国时,楚国及越之交。秦为桂林郡地。二汉属零陵、苍梧二郡。
吴分置始安郡,晋因之。宋改始安为始建国。齐复为始安郡。梁置桂州。隋平陈,置总管府。炀帝初府废,复置始安郡。唐为桂州,或为始安郡(有越城岭,尽谓之临源岭,即五岭之一)。自荔浦以北为楚,以南为越。今静江有中州清淑之气,荔浦相距才百余里,遂入瘴乡,是天所以限楚、越也。属岭南道。领县十一(临桂、理定、灵川、阳朔、永福、荔浦、义宁、修仁、恭化、古、全义)。后为下都督,静江军节度,桂管都防御、观察使。湖南马氏置义宁县。宋大观时,升为帅府。头广南西路兵马钤辖,兼本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三年,以高宗初潜,升为静江府。贡银、桂心。领县十二,治临桂。临桂(唐县。有独秀山、维山、桂江)灵川(唐县。有灵岩川、银江、甘水)兴安(唐全义县,宋改。有海阳山、漓江、湘水)阳朔(梁县。有阳朔山、乌诈夷人、竹王祠)永福(唐县。有永福山、白石水)修仁(唐县。有崇仁山,骆驼水)理定(唐县。有橄榄山、兰麻山、古东水)慕化(唐恭化县,后唐改,后并入临桂县)荔浦(汉县。有荔江、方山)
义宁(本义宁场,马氏置。有思江)永宁(唐丰水县,梁改。有丰水。后废为镇入荔浦)古(唐县。有常安水)。
昭州秦桂林郡地。二汉属苍梧郡。晋末属始建国。齐属始安郡,隋亦然。
唐武德四年,置乐州。贞观八年,改为昭州(取昭潭为名。长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为名,则彼此皆有昭潭。郡地有昭冈潭,只在江中,盖因冈为名。)或曰平乐郡。属岭南道。领县三(平乐、永平、恭城)。宋开宝五年,废永平,以废富州之思勤、开江二县,并入龙平来属。熙宁五年,废蒙州,以东区、蒙山二县,并入立山来属。属广西路。贡银。领县四,治平乐。平乐(吴县。有萦山、平乐江、荔浦、昭冈潭)恭城(唐县。有银殿水、乐水)龙平(本富州二县。有富豪山、恩负水)立山(本象州三县。有东区山、象山)。
蒙州
富州秦桂林郡地。二汉属苍梧郡地。梁为开江、武成二郡地。陈置静州,改开江、武成二郡为逍遥郡。隋平陈,并废为县,属始安郡。唐又置静州,贞观间,改为富州(因富水名)。
梧州秦属桂林郡。二汉为苍梧郡,兼置交州(领郡七,治於此)。晋以后,并因之。梁属成州。隋平陈,改为封州。炀帝初州废,属苍梧、永平二郡地。唐为梧州,或为苍梧郡地。属岭南道。领县三(苍梧、戎城、孟陵)。宋开宝五年,废孟陵;熙宁四年,省戎城为镇,并入苍梧。属广西路。贡银、白石英。领县一,苍梧(隋县。有火山、火泉、桂江、雷水、鳄鱼池、士燮冢)。
浔州秦属桂林郡。二汉以后,并属郁林郡。隋属永平、郁林二郡地。唐置浔州,或为浔江郡。属岭南道。领县三(桂平、宣化、大宾),后废大宾。宋开宝五年,废宣化。绍兴六年,废龚州,以地来隶。属广西路。贡银。领县二,治桂平。桂平(梁县。有浔江、郁江)平南(本龚州,领六县,开宝五年,并为一县;又以思明州之武郎县来属。俄复废武郎,只作平南一县。绍兴时,废龚州来隶。有石劳山、龚江)。 龚州秦属桂林郡。二汉属苍梧、郁林二郡地,晋因之。唐置龚州,或为临江郡。属岭南道。领县六(平南、大同、武林、隋建、阳川、宁风)。宋开宝五年,废阳川、武林、隋建、大同、宁风,以武明州之武郎来属。嘉二年,废武郎入平南。绍兴六年废龚州,以其地入浔州。
郁林州秦为桂林郡,汉改为郁林郡,后汉亦同。梁置定州,后改为南定州。
隋平陈,改为尹州,寻改为郁林郡。唐为郁林州,或为郁林郡。属岭南道。领县五(石南、兴业、郁平、潭栗、兴德)。后废石南、潭栗。宋开宝五年,废郁平、兴德,并人兴业为一县;又废牢州,以定川、宕川并入南流;又废平琴州之容山、怀义,党州之抚安、善劳,并入南流为一县。属广西路。贡银、缩砂。领县二,治南流。南流(木牢州、平琴州、党州之地。有牢江、马援营)兴业(唐县。有北斗山、小江)。
宾州秦属桂林郡。二汉为郁林郡,晋、宋、齐因之。隋属郁林郡。唐置宾州,或为安城郡。属岭南道。领县三(领方、良邪、保城)。宋开宝五年,废琅邪、保城二县;废澄州,以止戈、无虞、贺水三县并入上林县来属。天禧四年,置迁江县。属广西路。贡银、藤器。领县三,领方。领方(汉县。有宾水、浮江、古漏关)上林(本唐澄州三县。有贺水、莫耶关)迁江(本邕州羁縻州。有都泥山、贺水)。 绣州秦属桂林郡。二汉属郁林郡,晋以后因之。唐平萧铣,置绣州。或为常林郡。属岭南道。领县三(常林、罗绣、阿林)。宋开宝五年,废绣州,以其地入容州普宁县(详见容州下)。
象州秦属桂林郡。二汉属郁林郡地。吴又分置桂林郡,晋、宋、齐皆因之。
隋平陈,置象州,因象山为名。炀帝废入始安郡。唐复置象州,或为象郡(秦之象郡,今合浦郡是也,非今象郡)。属岭南道。领县三(武化、阳寿、武仙)。
宋开宝七年,废严州,以其来宾县来属。属广西路。贡金、藤器。领县四,治阳寿。阳寿(唐县。有象山、阳水)武仙(唐县。有仙人山、郁水)武化(唐县)
来宾(本严州县,开宝中废州,以归化并入。有江)。
柳州秦土地与象郡同。晋以后,属桂林郡。隋属始安郡。唐平萧铣,置昆州。贞观八年,改为柳州。或为龙城郡。领县五(马平、龙城、洛曹、洛容、象)。
宋淳化元年,以洛封属宜州。嘉四年,废象县入洛容。属广西路。贡银。领县三,治马平。马平(隋县。有鹅山、浔江、罗池神祠)柳城(梁龙城县,宋改。
有乌蛮山、龙江)洛容(唐县。有洛青山、蹄江、黄洞江)。
融州土地与龙城郡同。唐置融州,或为融水郡。属岭南道。领县三(融水、黄水、武阳)。后并黄水入武阳。宋开宝五年,置罗城县。大观间,升为清远军节度。属广西路。贡金、桂心。领县三,治融水。融水(唐县。有融山、灵岩山、浔江)武阳(唐县。有灵山、永平水。熙宁七年,初废为镇入融水)罗城(宋县,本珠州洞地。熙宁初,废为镇入融水)。
邕州秦属桂林郡。二汉以后,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晋州。贞观五年,改为邕州。或为朗宁郡,建武军节度,邕管经略使。属岭南道。领县七(宣化、朗宁、如和、武缘、思龙、晋兴、封陵)。宋开宝五年,废朗宁、封陵、思龙。景三年,废如和县入宣化、乐昌县入武缘。又管羁縻州四十四,县五,洞十一。贡银。领县二,治宣化。宣化(隋县。有如和山、郁水、邕水、骆越水、武离水、罗陆水)武缘(唐县。有武缘水、昆仑寨)。
贵州古西瓯、骆越之地。秦属桂林郡,徙谪人居之。自汉以下,与郁林郡同。唐置贵州,或为怀泽郡。属岭南道。领县四(郁平、怀泽、义山、潮水)。 宋开宝五年,废怀泽、潮水、义山。属广西路。贡银。领县一,郁林(唐郁平县,宋改。有龙马山、石平)。
党州秦桂林郡地。唐永淳元年,开古党洞置党州。或为宁仁郡。属岭南道。
领县四(善劳、抚安、善文、宁仁)。宋开宝七年,废党州,以其地入郁林州之南流县(详见郁林州下)。 横州秦桂林郡。二汉郁林、合浦二郡地。吴置宁浦郡,晋因之,宋、齐不改。梁又分置简阳郡。隋平陈,二郡并废,置简州,后又为缘州。炀帝废州,属郁林郡。唐为横州,或为宁浦郡。属岭南道。领县三(宁浦、从化、乐山)宋开宝二年,废乐山、从化又废峦州,以武罗、灵竹并入永定来属。贡银。领县二,治宁浦。宁浦(晋县。有峦山、鸣石山、郁江、鳄江)永定(本峦州三县,开宝中废州,并为一县来属)。 严州秦桂林郡地。唐干封三年,置严州。或为修德郡。属岭南道。领县三(来宾、归化、修德)。宋开宝七年,废严州,以修德归化属来宾,隶象州(详见象州下)。
峦州秦属郁林郡。唐置淳州,天宝元年,改为永定郡;干元元年,复为淳州;永贞元年,改为峦州。属岭南道。领县三(永定、武罗、灵竹)。宋开宝二年,废峦州,以其地属横州(详见横州下)。
罗州秦属象郡。二汉属合浦郡地。宋属高凉郡,齐因之。梁、陈置罗州(因宋置罗县为名)及高兴郡。隋平陈,郡废,罗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并其地入高凉郡。唐复为罗州,或为招义郡。属岭南道。领县五(罗城、吴川、南河、招义、零绿)。宋开宝四年,废罗州,以其地并为吴川一县,入化州(详见化州下)。
潘州秦属象郡。二汉属合浦郡。唐武德四年,置南岩州。贞观八年,改为潘州。或为南潘郡。属岭南道。领县三(茂名、南巴、潘水)。宋开宝五年,废潘州,以其地并入茂名一县,入高州(详见高州下)。
容州秦属象郡。二汉属合浦郡。隋为合浦、永平二郡地。唐平萧铣后,置铜州。贞观八年,改为容州(州有容山)。或为普宁郡(州南去三十余里,有两石相对,状若关门,阔三十步,俗号鬼门关。汉伏波将军马援讨林邑蛮,由此路,立碑,石龟尚在。昔时往交,皆由此关。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谚云:
“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属岭南道。为下都督、经略。领县六(北流、渭龙、普宁、罗窦、欣道、陵城)。宋属广西路,为宁远军节度。开宝五年,废欣道、渭龙、陵城,又废绣州、顺州、禺州,以其地入焉。贡银、朱砂。领县三,治普宁。普宁(隋县。宋废绣州,常林、阿林、罗绣三县并入。有容山、绣江) 陆川(唐县。宋废顺州,以龙豪、温水、龙化、南河四县并入。有鸡笼山、龙化水)北流(隋县。宋废禺州,以石、扶来、罗办三县并入。有句漏山、鬼门关)。
化州秦属象郡。二汉属合浦郡。唐置辩州,或为陵水郡。属岭南道。领县三(石龙、陵罗、龙化)。后废龙化。宋开宝五年,废陵罗,又以废罗州之吴川来属。太平兴国五年,改名化州。属广西路。贡银、高良姜。领县二,治石龙。
石龙(隋县。有石龙江、陵水、罗水)吴川(本罗州,宋废其州,并入吴川一县来属。有黎山、吴川水)。
白州秦属象郡。二汉属合浦郡。唐平萧铣,於此置南州,寻改为白州。或为南昌郡。属岭南道。领县五(博白、龙豪、南昌、建宁、周罗)。后废龙豪。
宋开宝五年,废南昌、建宁、周罗并作博白一县。政和元年废,以其地隶郁林州;三年复。绍兴间,复废为县,隶郁林州。贡银、缩砂。领县一,博白(唐县。有博白山、博白水、周罗山、周罗水、绿珠江、绿珠井)。
牢州秦为象郡地。二汉属日南郡,吴省。晋平吴,复置。宋分置南流郡。
齐、梁曰定川郡。隋属合浦郡。唐置义州,后改为智州,又改为牢州。或为定州郡。属岭南道。领县三(南流、定川、宕川)。宋开宝五年,废牢州,以定川、宕川并入南流为一县,属郁林州(详见郁林州下)。
钦州晋以前与白州同。宋、齐以来,置宋寿郡。梁又置安州。隋平陈郡废,而安州如故,后改安州为钦州。炀帝初州废,置宁越郡。唐为钦州,或为宁越郡。
属岭南道。领县五(钦江、灵山、尊化、内亭、保京)。宋属广西路。开宝五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贡高良姜、翡翠毛。领县二,治灵山。灵山(唐县。有桂山、钦水、罗弥水)安远(唐保京县,宋改。有安京山、如洪江,罗浮山、水)。
武州土地与安南府同。唐置武州,或为武郡。属岭南道。领县五(武劳、如马、武缘、武、梁山)。宋为邕州所管右江道羁縻州。
廉州秦象郡地。汉置合浦郡,后汉同。吴改为珠官。晋又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临瘴郡及越州(领郡三,治於此。时西江督护陈伯绍请置,遂以为刺史,始立州镇,穿山为城门,威服狸、獠)。齐又因之。炀帝改为禄州,寻改为合州,又废州置合浦郡。唐置廉州(州界有瘴江),或为合浦郡。属岭南道。领县四(合浦、封山、蔡龙、大廉)。宋开宝五年,废封山、蔡龙、大廉,移州治於长沙场,置石康县。太平兴国八年,改太平军,移治海门镇。咸平元年,复旧。属广西路。贡银。领县二,治合浦。合浦(汉县。有合浦、铜船湖、珠池)石康(本常乐州,宋并为县)。
雷州秦象郡地。二汉以后,并属合浦郡地。梁分置合州,大同末,以淝为合州,此为南合州。隋平陈不改,炀帝初州废,属合浦郡。唐置雷州,或为海康郡。属岭南道。领县三(海康、遂溪、徐闻)。宋开宝五年,废徐闻、遂溪。属广西路。贡班竹。领县一,海康(有擎雷山、擎雷水、冠头一寨)。
禺州秦属象郡。唐置宕州,后改为东州,又改为禺州。或为温水郡。属岭南道。领县四(石、温水、陆川、扶桑)。宋开宝五年,废禺州,以其四县并作北流一县,属容州(详见容州下)。
宜州土地与安南府同。秦属象郡,后没於蛮夷。唐开置粤州,干封中,更名宜州。天宝元年,曰龙水郡。属岭南道。领县四(龙水、崖山、东玺、天河)。
五代时,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省崖山、东玺。宋淳化元年,以柳州洛曹县来属。庆历三年,废芝州,以其地来属。属广西路。贡生豆蔻、草豆蔻、银。领县五,治龙水。龙水(唐县。有武鹅山、龙口江)洛曹(唐县。有洛棱山)天河(唐县。有溪江)忻城(唐芝州治)思恩(唐环州地,后没蛮夷。庆历八年,来属)。
芝州土地与安南府同。唐为芝州,或为忻城郡。属岭南道。领县一:忻城。
宋庆历三年,隶宜州(详见宜州下)。
崖州海中之洲也(其洲方千里)。汉武置珠崖、儋耳二郡;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又罢珠崖郡,以其阻纳数反,故罢弃之。与今海康郡之徐闻县对,自徐闻径渡,便风扬帆,一日一夕即至。梁置崖州。隋置珠崖郡。唐为崖州,属岭南道。领县四(舍城、隆迈、文昌、临高)。宋废,属琼州,而以唐之振州为崖州(详见琼州下)。
儋州土地与珠崖郡同。汉置儋耳郡。唐置儋州,或为昌化郡。属岭南道。
领县五(义伦、昌化、感恩、洛阳、富罗)。南汉废富罗。宋废洛阳。熙宁六年,降为昌化军。属广西路。贡高良姜、银。领县三,治宜伦。宜伦(隋义伦县,宋改。有毗耶山、耶山、伦江)昌化(隋县。有昌化石、南崖江)感恩(隋县。有感劳山、氵南龙江)。
吉阳军土地与崖州同。隋置临振郡。唐置振州,或为延德郡。领县五(宁远、延德、吉阳、临川、落屯)。南汉省延德、临川、落屯。宋开宝五年,改振州为崖州。熙宁六年,降为珠崖军。政和七年,改吉阳郡。今军城非崖与振之旧,乃旧吉阳县基也。贡高良姜。领县二,治宁远。宁远(隋县)吉阳(唐县)。熙宁六年,二县并省为镇,绍兴复为县。
琼州土地与珠崖郡同。唐割崖州置琼州,或为琼山郡。属岭南道。领县五(琼山、曾口、容琼、乐会、颜罗)。自干封后,没山洞蛮。贞元五年复;七年,省容琼。五代时,省曾口、颜罗。宋开宝五年,废崖州,以舍城、文昌、澄迈三县来属。熙宁四年,省舍城。大观元年,割乐会隶万安军;是年,以黎母山夷峒建镇州,赐军额为靖海军节度。政和元年,镇庆废,以其地及军额来归。属广西路。贡银、槟榔。领县四,治琼山。琼山(唐县。有琼山)澄迈(隋县。有澄迈山)文昌(唐县。有紫贝山、那射水)临高(唐县。有南归水)。
万安军州土地与珠崖同。唐置万安州,或为万安郡。属岭南道。领县四(万宁、陵水、富、博辽)。南汉省富、博辽。宋属广西路。至大观元年,以琼州乐会县来隶。贡银。领县三,治万宁。万宁(唐县。有赤陇山、金仙水)陵水(唐县。有灵山、陵栅水)乐会(唐县。有氵南泰水)。
安南都护府古骆越之地。秦属象郡。汉交趾、日南二郡界(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开广,若并足而立,其趾则交,故名交趾)。后汉因之,兼置交州(领郡七,治於此)晋、宋、齐并因之(晋领郡七,宋领郡五,齐领郡九,皆治於此)。
宋又置宋平郡。齐因之,亦为交趾郡地,梁陈因之。隋平陈,废郡,置交州。炀帝初州废,置交趾郡。唐为交州,交趾后改曰安南都护府。属岭南道。贡蕉、槟榔、鲛革、蚺蛇胆、翠羽。领县八,宋平(宋置宋平郡在此)朱鸢(吴军晋县地。
旧置武平郡。鸢以专反)龙编(汉旧县)太平交趾(汉龙编县地)武平(吴旧县)平道(齐置昌国县)南定(唐县)。宋初,为丁琏所据,其后黎氏、李氏、陈氏世据安南之地。
石湖范氏《桂海虞衡志》曰:余按交趾之名,其来最久。《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盖涅其面额,至今犹然。《太史公书》: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龙沙,东至於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属。”言极南也。汉武帝始置交趾郡,去洛阳万一千里,历代置守,今独为蛮方。《记》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记与雕题同言,则其人形必小异。
《交州记》云:交趾之人出南定县,足骨无节,身有毛,卧者更扶。始得起《山海经》亦言,交陉国,人交胫。郭璞云:脚胫曲戾相交,故谓之交趾。今安南地乃汉、唐郡县,其人百骸,与华无异。爱州,唐姜公辅实生之,何尝有交胫等说。
或传安南有播流山,环数百里,皆如铁围,不可攀跻,中有土田,惟一窍可入,而尝自窒之,人物诡怪,不与外人通。疑此是古交趾地,必有能辩之者。
爱州秦象郡地。汉武帝置九真郡,后汉同。晋亦属九真郡,宋、齐因之。梁置爱州。隋为九真郡。唐为爱州,或为九真郡。属岭南道。贡纱、纟、孔雀尾。领县六:九真安顺崇平日南(并汉居县地)无编(汉旧县。又有汉西于县故城,今在县东)军宁。宋无此州。
福禄州土地与九真郡同。唐总章二年,初智州剌史唐谢法成招恳生獠昆明、北楼等七千余落,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禄州。或为福禄郡。属岭南道。贡白蜡、紫矿。领县三:柔远唐林福禄。宋无此州。
长州历代地理与福禄州同。唐立长州,天宝元年,曰文阳郡。贡金。领县四:文阳铜蔡长山其常。宋无此州。
州古越裳氏国,重九译者也。秦属象郡。二汉属九真郡。吴分置九德郡,晋、宋、齐因之。隋置州,后为日南郡。唐为州,或为日南郡。属岭南道。
贡金、金泊、黄屑、象牙、犀角、沈香、斑竹。领县四:九德(晋县)越裳(吴县)怀浦阳(晋县)。宋无此州。
峰州古文朗国(有文明水),亦陆梁地。秦属象郡。二汉属交趾郡。吴分置新兴郡。晋改为新昌郡,宋、齐因之。陈置兴州。隋平陈,郡废,改为峰州。
炀帝初州废,并入交趾郡。唐武德四年,以交趾郡之嘉宁置峰州。属岭南道。贡银、{滕}器、白蜡、蚺蛇胆、豆蔻。领县五:嘉宁承化新昌(并汉{米鹿}泠县地。{米鹿}音麋)嵩山珠禄。宋无此州。
陆州秦象郡地。汉以来属交趾郡。梁分置黄州及宁海郡。隋平陈,郡废,改黄州为玉州。炀帝初州废,并地入宁越郡。唐复置玉州,上元二年,改为陆州(州界有陆水)。或为玉山郡。属岭南道。贡银、玳瑁、{辟黾}皮、翠羽、甲香。
领县三:鸟雷宁海华清。宋无此州。
岩州土地与合浦郡同。唐调露中,析横、贵二州立,以岩冈之地因以为名。
天宝时,曰常乐郡。属岭南道。贡金。领县四:常乐恩封高城石岩。宋无此州。
汤州秦属象郡。唐置汤州,或为汤泉郡。属岭南道。贡金。领县三:汤泉禄水罗韶。宋无此州。
州隋大将军刘方始开此路,置镇守,寻废不通。唐贞观中,清平公李弘节寻刘方故道,开置州,以达交趾。今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东北(州界有水)。其后或为临潭郡。属岭南道。贞元后,没於蛮夷,名存而已。领县四:
江波零鹄山弘远。宋无此州。
笼州唐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招降生蛮,置笼州。或为扶南郡。属岭南道。领县七:武勒武礼罗笼扶南龙赖武观武江。宋无此州。
环州唐李弘节开招生蛮置。或为正平郡。属岭南道。领县八:福零正平龙源饶勉思恩武名歌良蒙都。宋无此州。 古州土地与州同。唐李弘节开夷獠置。属岭南道。贡蜡。领县三:乐山古书乐兴。宋无此州。
田州唐开元中开蛮洞,立甲州。或为横山郡。属岭南道。领县五:都救惠佳武龙横山如赖。宋无此州。
山州历代地理与州同。唐立山州,或为龙池郡。属岭南道。领县二:贞元末废。龙池盆山。宋无此州。
演州历代地理与州同。唐武德五年,立州。贞观九年,改为演州,而别立州。十六年州废,入州。广德二年,析州复立。本忠义郡,亦曰龙池郡,又曰演水郡。元立六县,后废思农、武郡、武容、武金四县。属岭南道。领县二:忠义龙池宋无此州。
林州秦象郡。汉日南地,东汉因之。晋、宋以后,为林邑所据。隋大业元年,平林邑,立冲州,寻改为林邑郡。唐初,立林州。贞观九年,绥怀林邑,乃寄治於州之南境(汉末日,南郡象林县功曹区连杀县令,自立为林邑王。后有范熊、范文、范诸农相继自立,累世不宾。至隋平之,立冲州,后改为林邑郡。
唐贞观中,其君长修职贡,乃於州南境侨立林州及林邑县,以羁縻之,非正林邑也)。属岭南道。贞元末废。领县三:林邑(汉象林郡)金龙海界。宋无此州。
景州历代地理与林州同。隋大业元年,平林邑,立荡州,寻改为比景郡。
唐初,并为七州,又更名曰南景州。贞观二年,绥怀林邑,乃寄治於州之南境。
八年,曰景州(比景,汉、晋属日南郡,后为林邑所据。比读如芘荫之芘。晋九真太守灌遂讨林邑,其王范佛降,乃於其国五月五日立八尺表,日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比景以南皆开北户,以向日。唐於州南境,侨立景州及比景县,非正比景也)。属岭南道。贞元末废。领县三:比景由文朱吾。宋无此州。
按:演、林、景三州,秦、汉为郡县。汉末,没於林邑,隋复取之。唐初,置此三郡,至贞元间方废,而《唐史·地理志》及杜氏《通典》俱不载,故取欧阳《舆地广记》中所载以补之。
卷三百二十三·舆地考九
2024-11-13 20:17 浏览次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