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福古禅师。
禅师名承古、西州人、传失其氏。少为书生、博学有声。
及壮、以乡选至礼部、议论不合。有司怒裂其冠。
从山水中来、客潭州丫山。见敬玄禅师、断发从之游。 巳而又谒南岳雅禅师。雅洞山之子、知见甚高、容以入室。
后游庐山、登欧峰。爱宏觉塔院闲寂、求居之。
清规凛然、过者肃恭。时丛林号古塔主。
初说法於芝山、嗣云门。景佑初、范文正公仲淹守饶。 四年十月、迎以住荐福示众曰、众生久流转者、为不明自巳。
欲出苦源、但明取自巳。自巳者、有空劫时自巳。有今时日用自巳。
空劫自巳是根带。今时日用自巳是枝叶。
又曰、一夏将末、空劫巳前事、还得相应也未。
若未得相应、争奈永劫轮回何有。什麽心情、学佛法、广求知解。
风吹入生死海。若是知解、诸人过去生中、总曾学来。
多知多解、说得慧辩过人。机锋迅疾、只是心不息。
与空劫巳前事、不相应。因兹恶道轮回。动经尘劫、不复人身。
如今生出头来、得人身。在袈裟之下、依前广求知解。
不能息心、未免六趣轮回。何不歇心去、如痴如迷去。
不语五七年去。巳后佛也不奈汝何。
古德云、一句语之中、须得具叁玄。故知、此叁玄法门、是佛知见。
诸佛以此法门。度脱法界众生、皆令成佛。 今人却言、叁玄是临济门风、误矣。汾州偈曰、叁玄叁要事难分。
古注曰、此句总颂叁玄也。下叁句别列叁玄也。
得意忘言道易亲。古注曰、此玄或作意中玄也。一句明明该万象。
古注曰、此体中玄。重阳九日菊花新。古注曰、此句中玄也。
僧问、叁玄叁要之名。愿为各各标出。
古曰、叁玄者一体中玄。二句中玄、叁玄中玄。此叁玄门、是佛祖正见。
学道人、但随入得一玄。巳具正见、入得诸佛阃域。
僧问、依何圣教参、详悟得体中玄。
古曰、如肇法师云、会万物为自巳者、其唯圣人乎。
又曰、叁界唯心、万法唯识。又曰、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世间因果。
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六祖云、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外无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万种法。
又云、於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转大法轮。
如此等、方是正见。缺纤毫、即成邪见。便有剩法、不了唯心。
僧又问、如何等语句。及时节因缘、是体中玄。
古曰、佛以手指地曰、此处宜建梵刹。天帝释将一茎草、插其处曰。
建梵刹竟、佛乃微笑水潦被马祖一踏踏倒。
起曰万象森罗、百千妙义。只向一毫上、便识得根源。
僧问赵州、如何是学人自巳。州对曰、山河大地。 此等所谓合头语、直明体中玄。正是泼恶水、自无出身之路。
所以云门诫曰、大凡下语如当门剑。
一句之下、须有出身之路。若不如是、死在句下。 又南院云、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不具啐啄同时用。
僧进曰、有何言句、明出身之路。古曰、如杏山问石室、曾到五台不。对曰曾到。
曰见文殊不。对曰见。又问文殊、向汝道什麽。
对曰、道和尚父母、抛在荒。僧问甘泉。
维摩以手、掷叁千大千世界於他方。意旨如何。答曰、填沟塞壑。 僧曰、一句道尽时如何。答曰、百杂碎。云门问僧、甚处来。曰南岳来。 又问、让和尚为甚入洞庭湖。僧无对、云门代云。 谢和尚降尊就卑。此等语、虽赴来机。亦自有出身之路。 要且未得脱洁净。更须知有句中玄。
僧曰、既悟体中玄。凡有言句、事理俱备、何须句中玄。
古曰、体中玄临机须看、时节分宾主。
又认法身法性、能卷舒万象、纵夺圣凡。被此解见所缠、不得脱。
所以须明句中玄。若明得、谓之透脱一路、向上关捩。
又谓之本分事、祗对更不答话。僧曰、何等语句是句中玄。
古曰、如比丘问佛、说甚法。佛云、说定法又问、明日说甚法。
佛云、不定法。曰今日为甚定、明日为甚不定。 佛曰、今日定、明日不定。僧问思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曰、庐陵米作麽价。又僧问赵州。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来、是否。
答曰、镇州出大萝卜头。
又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答曰、饼。如何是向上关捩。曰东山西岭青。
又问洞山、如何是佛。答曰麻叁斤。
若於此等言句中、悟入一句、一切总通。所以体中玄见解、一时净尽。
从此巳后、总无佛法知见。便能与人去钉楔、脱笼头。
更不依倚一物。然但脱得知见见解。
犹在於生死、不得自在。何以故、为未悟道故。
於他分上、所有言句、谓之不答话。今世以此为极则、天下大行、祖风歇灭。
为有言句在。若要不涉言句、须明玄中玄。
僧曰、何等语句、时节因缘、是玄中玄。古曰、如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曰、世尊大慈大悲。
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又僧问马大师。离四句、绝百非。
请师直指西来意。答曰、我今日无心情、但问取智藏。僧问藏。 藏曰、我今日头痛、问取海兄。又问海。海曰、我到遮却不会。
又临济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叁问叁被打。
此等因缘、方便门中、以为玄极。唯悟者方知。 若望上祖初宗、即未可也。僧曰、叁玄须得一时圆备、有何过。
古曰、但得体中玄、未了句中玄。此人常有佛法知见。
所出言语、一一要合叁乘。对答句中、须依时节。 具理事、分宾主、方谓之圆。不然、谓之偏枯。
此人以不忘知见、故道眼未明。如眼中有金屑。 须更悟句中玄、乃可也。若但悟句中玄、即透得法身。然返为此知见奴使。
并无实行、有憎爱人我。以心外有境、未明体中玄也。
云门临济下儿孙、多如此。
凡学道人、纵悟得一种玄门。又须明取玄中玄。方能不坐在脱路上。
始得平稳、脚踏实地。僧曰、既云於祖佛言句、棒喝中学。 何故有尽善不尽善者。古曰、一切言句棒喝、以悟为则。
但学者下劣不悟道。但得知见、是学成非悟也。
所以认言句作无事。作点语、作纵语、作夺语。
作照作用、作同时不同时语。此皆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学者本意、只欲悟道见性。为其师不达道、将知见教渠。 故曰我眼本正、因师故邪。僧曰、师论叁玄法门。
名既有叁、法门亦有叁。而语句各各不同。
如何又言、一句之中、须具叁玄叁要。古曰、空空法界、本自无为。
随缘应现、无所不为。所以虚空世界、万象森罗。
四时阴阳、否泰八节。草木荣枯、人天七趣。圣贤诸佛、五教叁乘。
外道典籍、世出世间、皆从此出。故云、无不从此法界流。 究竟还归此法界。经云、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楞严曰、於一毫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转大法轮。
维摩曰、或为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时作火风。李长者云。
於法界海之智水、示作鱼龙。处涅盘之大宅、现阴阳而化物。
真觉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叁祖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曰、万法本无、揽真成立。
真性无量、理不可分。故知、无边法界之理。 全体在、一法一尘之中。华严曰、法性在一切处。
一切众生及国土、叁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
到此境者、一法一尘、一色一声。皆具周含容四义。
理性无边、事相无边。参而不杂、混而不一。
何疑一语之中不具叁玄叁要耶。僧又进曰、古人何故须要。 一语之中、具叁玄叁要。其意安在哉。
古曰、盖缘叁世诸佛、所有言句教法。出自体中玄。叁世祖师、所有言句并教法。
出自句中玄。十方叁世佛之与祖、所有心法。出自玄中玄。
故祖道门中。没量大人、容易领解。
且如亲见云门尊宿、具大声价。如德山密、洞山初、智门宽、巴陵鉴。
只悟得言教。要且未悟道见性。何以知之。 如僧问巴陵、提婆宗。答曰银盛雪。问吹毛剑。 答曰珊瑚枝枝撑着月。问佛教祖意是同别。答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云我此叁转语、足报云门恩了也。更不为作忌斋。
大众、云门道。此事若在言句。一大藏教、岂无言句。
岂可以叁转语、便报师恩乎。古临终写偈、辞众曰。 天地本同根、鸟飞空无迹。雪伴老僧行、须弥撼金锡。 乙酉冬至四、灵光一点赤。珍重会中人、般若波罗蜜。 赞曰、古说法有叁失。
其一判叁玄叁要、为玄沙所立叁句。其二罪巴陵叁语、不识活句。
其叁分两种自巳、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何谓叁玄叁要、为玄沙所立叁句耶。曰、所言一句中具叁玄。一玄中具叁要。
有玄有要者、临济所立之宗也。在百丈黄、但名大机大用。
在头雪峰、但名陷虎却物。
譬如火聚、触之为烧、背之非火。古谓非是临济门风。则必有据、而言有据。 何不明书、以绝学者之疑。不然则是臆说。
肆为臆说、则非天下之达道也。见立叁玄、则分以为体中。
为句中、为玄中。至言叁要则独不分辩乎。 方讥呵学者、溺於知见、不能悟道。及释一句之中、具叁要。
则反引金刚首楞严维摩等义。证成曰、性理无边、事相无边。
参而不杂、混而不一。何疑一语之中、不具叁玄叁要。
夫叙理叙事、岂非知见乎。且教乘既具此意。 则安用复立宗门。古以气盖人、则毁教乘为知见。
自宗不通、则又引知见、以为证、此一失也。
何谓罪巴陵叁语、不识活句耶。曰巴陵真得云门之旨。夫语中有语、名为死句。 语中无语、名为活句。使问提婆宗、答曰外道是。
问吹毛剑、答曰利刃是。问祖教同异、答曰不同。
则鉴作死语、堕言句中。今观所答叁语、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则皆赴来机活句也。古非毁之过矣、二失也。
何谓分二种自巳。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耶。曰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习气如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言其为真也耶。则虑迷无自性。
言其非真也耶、则虑迷为断灭。故曰我常不开演、立言之难也。
为阿难指示、即妄即真之旨。但曰二种错乱修习。
一者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识精圆明、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然犹不欲间隔其辞。虑於一法中、生二解故。 古建两种自巳、疑误后学叁失也。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二。
卷第十二
2024-11-13 22:35 浏览次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