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远禅师。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
见叁交嵩禅师、求出世法。嵩曰、汝当剃落。 堕叁宝数、乃可受法。远曰、法有僧俗乎。
嵩曰、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於是断发、受具足戒。
谒汾州昭公。又谒汝海省公。皆受记。 天禧中、游襄汉隋郢。至大阳、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延叹曰、吾老矣。
洞上一宗、遂竟无人耶。以平生所着直皮履、示之。
远曰、当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
延许之曰、他日果得人、出吾偈为证。偈曰、杨广山前草、凭君待价。
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
其尾云、得法者、潜众十年、方可阐扬。远拜受辞去。依滁州琅觉禅师。
应舒州太平兴国寺请。说法为省公之嗣。
次住姑苏天平山、又住浮山。既老退休於会圣岩。
因阅班固九流、遂拟之作九带。叙佛祖教义、博采先德机语、参同印证。
其一曰、佛正法眼带。其二曰、佛法藏带。其叁曰、理贯带。 其四曰、事贯带。其五曰理事纵横带。其六曰屈曲带。
其七曰妙挟兼带。其八曰金针双带。 其九曰、平怀常实带。学者既巳传诵。远曰、若据圆极法门、本具十数。
今此九带、巳为诸人说了。更有一带、还见得麽。
若也见得亲切分明。却请出来、说看。
说得分明、许汝通前九带圆明道眼。若见不亲切、说不相应。
唯依吾语、而为巳解、则名谤法。大众到此如何。众无语、远叱去之。 举僧问夹山、如何是夹山境。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 鸟衔花落碧岩前。法眼曰、我二十年来、将作境语会。
远曰不作境会、作麽生会。僧曰、师意如何。
曰、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或远云、直饶不作境语会、亦未会在。
何谓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也。远玉骨插额、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凛然可畏。初欧阳文忠公、闻远奇逸。
造其室、未有以异之。与客棋、远坐其旁。文忠收局、请远因棋说法。
乃鸣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
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叁、又通一路始得。
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 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斡。所以道、肥边易得。
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黏。心而时时头撞。
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
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什麽处。良久曰、从前十九路。迷悟几多人。
文忠嘉叹久之。远偈语妙密、诸方服其工作。叁交嵩公赞曰。 黄金打作石。白玉碾成象牙梳。 千手大悲拈不动。无言童子暗嗟吁。又作明安延公赞、曰。
黑狗烂银蹄、白象昆仑骑。於斯二无碍、木马火中嘶。
远雅自称柴石野人。殁时巳七十余。少时与达观颖公。
薛大头七八辈游蜀、几遭横逆。远以智脱之。
众以其晓吏事、号远录公。
投子青禅师。
禅师名义青、本青杜人、李氏子也。
七龄颖异、去妙相寺出家。十五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
其师使习百法论。叹曰、叁祗涂远、自困何益哉。入洛中听华严五年。
反观文字、一切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
尝讲至诸林[或作楮林]菩萨偈曰、即心自性。
忽猛省曰、法离文字、宁可讲乎。即弃去游方、至浮山。
时圆鉴远禅师退席、居会圣岩。远梦得俊鹰畜之。既觉而青适至。
远以为吉征。加意延礼之、留止叁年。远问曰、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时如何。世尊默然。汝如何会。
青拟进语、远蓦以手掩其口。於是青开悟、拜起。
远曰、汝妙悟玄机耶。对曰、设有妙悟、也须吐却。时有资侍者在旁曰。 青华严今日、如病得汗。青回顾曰、合取狗口。 汝更忉忉、我即便呕。服勤又叁年。
圆鉴以大阳皮履布直裰付之曰。代吾续洞上之风。
吾住世非久、善自护持、无留此间。青遂辞出山。阅大藏於庐山慧日寺。
熙宁六年还龙舒。道俗请住白云山海会寺。计其得法之岁。
至此适几十年。又八年移住投子山。
道望日远禅者日增。潜通暗证者比比有之。异苗翻茂、果符前。 青平生不畜长物。弊衲楮衾而巳。初开山慈济有记曰。
吾塔若红、是吾再来。邦人偶修饰其塔、作玛瑙色。
未几而青领院事。山中素无水、众每以为病。
忽有泉出山石间、甘凉清洁。郡守贺公、名为再来泉。
元丰六年四月末、示微疾。以书辞郡官诸檀越。
五月四日、盥沐升座。别众罢、写偈曰。两处住持无可助道。
珍重诸人不须寻讨。遂泊然而化。维收舍利灵骨。
以闰六月、塔于寺之西北、叁峰庵之后。阅世五十有二。
坐叁十有七夏。无为子杨杰、为赞其像曰。一只履、两牛皮。
金乌啼处木鸡飞。半夜卖油翁发笑。白头生得黑头儿。
一本云、黑头生得白头儿。有得法上首一、名道楷禅师。
天宁楷禅师。
禅师名道楷、沂州沂水人、生崔氏。为人刚劲孤硬。 自其少时、即能辟谷学道。隐伊阳山中、后游京师。
籍名术台寺、试所习、得度具戒。谒青华严於淮山海会。
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
离此之外、别有为人言句也无。青曰、汝道寰中天子。还假禹汤尧舜也无。
楷拟之、青以拂子之。曰、汝发意来、早有二十棒也。 於是、楷悟旨於言下、再拜即去。青呼曰、且来。楷亦不顾。
青曰、汝到不疑之地耶。楷以手掩耳。后掌众食。 青问、厨务勾当良苦。对曰不敢。曰、汝炊饭耶、煮粥耶。
对曰、人工淘米着火、行者煮粥炊饭。曰、汝作什麽。
对曰、和尚慈悲、放他闲去。又尝从青游园。
青以拄杖付楷曰、理合与麽。对曰、与和尚提鞋挈杖、不为分外。
曰、有同行在。对曰、那一人不受教。青遂休去。
至晚青谓曰、早来说话未尽。对曰、更请举看。青曰、卯生日戌生月。
楷即点灯来曰、上来下去、总不空然。
对曰、在左右、理合如此。曰、奴儿婢子、谁家屋无。 对曰、和尚尊年、阙他不可。曰与麽殷勤。对曰、报恩有分。元丰五年、北还沂。
闲居马鞍山。遂出世说法。初住沂州之仙洞。 后迁西洛之招提龙门。又迁住郢州之大阳。隋州之大洪。
皆一时名公卿、为之劝请。洞上之风大震西北。
崇宁叁年有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
大观元年冬、移住天宁。差中使押入、不许辞免。俄开封尹李孝寿奏。
楷道行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之。
即赐紫伽梨、号定照禅师。楷焚香谢恩罢、上表辞之。 曰、伏蒙圣慈、特差彰善阁。祗候谭祯。赐臣定照禅师号、及紫衣牒一道。
臣感戴睿恩。巳即时焚香升座、仰祝圣寿讫。
伏念臣行业迂、道力绵薄。常发誓愿、不受利名。
坚持此意、积有岁年。庶几如此传道、后来使人专意佛法。
今虽蒙异恩、若遂冒。则臣自违素愿、何以教人。
岂能仰称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
所有前件恩牒、不敢祗受。伏望圣慈察臣微悃。非敢饰词。
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上报天恩。上闻之、以付李孝寿。
躬往谕朝廷旌善之意。而楷确然不回。开封尹具以闻。 上怒收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诚[一本知楷]、而适犯天威。 问曰、长老枯瘁有疾乎。楷曰、平日有疾、今实无。
又曰、言有疾、即於法免罪谴。
楷曰、岂敢侥幸称疾、而求脱罪谴乎。吏太息、於是受罚。着缝掖编管缁州。
都城道俗、见者流涕。楷气色闲暇。至缁州僦屋而居。
学者益亲。明年冬放令自便。庵于芙蓉湖中。
数百人环绕坐卧。楷虑祸[或作患之]、乃日各食粥一杯。不堪者稍稍去。
在者犹百许人。
政和七年冬、赐所居庵额华严禅寺。明年五月十四日、无疾而殁。先写偈付侍者曰。
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巳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
撒手横身叁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初楷在大阳。 青华严遣果侍者。以大阳皮履直裰付之。
楷以付襄州洞山道微。微退罢还浙东、殁於双林小寺。
今取以还鹿门山。建阁藏之曰藏衣。楷偈句精深有旨法。
作五偈、述其门风。一曰妙唱不干舌。
偈曰、刹刹尘尘处处谭。不劳弹子善财参。空生也解通消息。
花雨前鸟不衔。二曰死蛇惊出草。偈曰日炙风吹草里埋。
触他毒气又还乖。暗地若教开死口。长安依旧绝人来。 叁日解针枯骨吟。偈曰、死中活得是非常。
密用他家别有长。半夜髑髅吟一曲。冰河红焰却清凉。
四曰锯和叁台。偈曰、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
伯牙何所措、此曲旧来长。五曰古今无间、偈曰、一法元无万法空。
中那许悟圆通。将谓少林消息断。
桃花依旧笑春风。楷旧隐与虎为邻。虎尝乳四子月余。 楷其出、往视之。腥臭不可言。窃携其一还。虎得曳至。
弄穴前伏地、喜见脊尾。但见叁子怒、以足跑地吼。
群鸟皆鸣翔其上。楷即放还之。其寄伊阳宰韩承议偈曰。
老爱依山人事稀。虎驯庵畔怪来迟。寥寥石室尘埃满。
不知何日是归期。又曰、数里无人到、山黄始觉秋。
间一觉睡、忘却百年忧。
赞曰、宗门尚继嗣。则若依彷世典礼。
为之后者、为之子。远使青续洞上巳坠之纲、是也。
然青楷父子、任重道远。皆能刻苦、生死以之卒。勃然而兴、贤矣哉。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七。
卷第十七
2024-11-13 22:35 浏览次数 6